美光退出中國伺服器晶片業務 轉攻其他市場抵銷損失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路透》周五 (17 日) 引述兩名消息人士報導,美光科技 (Micron)(MU-US) 計劃停止向中國境內資料中心供應伺服器晶片,此舉標誌著該公司在 2023 年遭北京禁止產品用於中國關鍵基礎設施後,其在中國相關業務復甦失利。

美光是首家遭中國鎖定的美國晶片製造商,這項禁令被外界視為中國對華府一連串限制措施的報復行動。美國此前針對中國半導體產業設下多項出口限制,以阻止北京的科技進展。
自那之後,輝達 (Nvidia)(NVDA-US) 與英特爾 (Intel)(INTC-US) 的晶片也同樣被中國當局與產業團體指控存在安全風險,但至今尚未有正式監管行動。
聯想仍是客戶之一
消息人士透露,美光將繼續向兩家在中國境外設有大型資料中心業務的中國客戶供貨,其中一家是筆電製造商聯想 (Lenovo)。
據悉,美光在上一財年從中國獲得 34 億美元營收,占總收入約 12%。該公司仍將持續向中國的汽車與手機產業客戶銷售晶片。
針對退出中國資料中心業務的報導,美光透過聲明表示,該業務確實受到禁令影響,公司始終遵守當地適用法規。
Emarketer 分析師 Jacob Bourne 表示,「美光將尋找中國以外的客戶,例如亞洲其他地區、歐洲與拉丁美洲。中國雖是關鍵市場,但隨著全球人工智慧 (AI) 需求推動資料中心擴張,美光押注能在其他市場彌補損失。」
美中貿易與科技角力自 2018 年起不斷升級。當時美國總統川普在首任期內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同年也擴大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 (Huawei) 的指控,稱其構成國安威脅,並於隔年實施制裁。
華為否認相關指控。輝達與英特爾也否認其產品對中國構成安全風險。美光則在 2023 年中國調查結束前表示,對自家產品的安全性有信心。
目前,美國已制裁數百家中國實體。而更依賴進口科技的中國,採取的監管行動相對少得多。
錯失中國 AI 浪潮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伺服器記憶體市場,禁止美光產品用於關鍵基礎設施,使該公司錯失中國資料中心迅速擴張的時機。
而競爭對手三星電子 (Samsung Electronics)、SK 海力士 (SK Hynix) 以及中國本土半導體公司長江存儲與長鑫存儲受惠,這些公司在中國政府支持下積極擴產。
根據路透檢視的政府採購文件,中國用於資料中心的投資在去年暴增至 247 億元人民幣 (約 34 億美元),為前一年的 9 倍。
儘管如此,全球 AI 應用帶動的資料中心與相關設備需求,使美光在其他市場彌補了中國的損失,並推升公司創下季營收新高。
根據第三名消息人士,美光在中國的資料中心團隊約有 300 多名員工,目前尚不清楚會有多少職位受到影響。
美光近年已在中國其他部門進行裁員。根據《南華早報》,今年 8 月,美光在決定終止全球行動 NAND 產品開發後,裁撤其通用快閃記憶體業務的數百名員工。
不過,美光仍持續在中國部分業務擴張,包括位於西安的晶片封裝工廠。
美光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在中國擁有穩固的營運與客戶基礎,中國依然是美光及整個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市場。」
美光股價周五收盤下跌 0.07%,至每股 202.38 美元。今年以來已暴漲 131%。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