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關鍵訊號 判斷市場是否陷入AI泡沫?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Marketwatch》週一 (13 日) 報導,美銀分析師指出,大型科技公司雖然正以驚人速度投入人工智慧 (AI) 基礎設施建設,但市場環境與 2000 年網路泡沫時期有本質差異,當前的投資熱潮仍具可持續性。

該行分析師 Vivek Arya 在週一報告中表示,與網路泡沫時期相比,目前 AI 投資有四大結構性差異。
首先,產能正在被實際運用。
各大雲端服務供應商正積極擴充 AI 運算能力,市場需求強勁,以致輝達三年前推出的 Hopper 晶片仍維持高使用率。與過去「暗光纖」閒置的網路建設不同,目前的 AI 基礎設施正被充分利用。
Arya 認為,電力、資料中心空間與水資源等實體條件,將比 AI 企業的擴張野心更早成為瓶頸。例如,OpenAI 雖被視為最具顛覆性的 AI 客戶,但它只是眾多雲端生態系之一,與其他業者共同競逐有限的電力、晶片與開發者資源,意味著建設步伐將更為謹慎。
報告指出,AI 應用推廣相對順暢,電信基礎設施無須大幅升級。若以用戶增長速度比較,OpenAI 預計三年內突破 10 億用戶,而 Meta 的 Facebook 花了八年、Google 則用了十三年才達成相同里程碑。
其次,資金來源更穩健。
不像網路泡沫時期仰賴負債融資,主要雲端供應商具備充足現金流支撐資本支出。這些業者的資本支出強度約為 25%,營運現金流則平均達 30% 以上。
再者,聯準會預期降息的環境,有利於企業融資成本降低。2000 年網路泡沫與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利率均呈上升趨勢,為市場帶來壓力;如今環境則相對寬鬆。
第四,估值相對合理,例如輝達 2026 年的本益比僅約 29 倍,當前 AI 龍頭的估值遠低於網路泡沫時期。輝達 2026 年的本益比約為 29 倍,「遠低於其盈餘增長率」,而 1990 年代的思科、北電網路與雅虎等公司估值曾高達 100 倍。。
整體而言,美銀團隊對 AI 晶片領導企業維持樂觀看法,首選輝達,並看好博通 (AVGO-US)、超微 (AMD-US) 與 Credo Technology Group 等公司,以及其相關的半導體設備、記憶體、光學與晶圓代工夥伴。
分析師指出,目前 AI 產業的主要風險並非泡沫化,而是美中圍繞稀土礦物與高科技產品的關稅摩擦可能升溫。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