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中美博弈或進入新階段!稀土全球供應鏈震盪延燒台積電與F-35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近期推出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不僅是一項針對美國的精準反制措施,更被視為對全球科技與產業價值鏈的一次系統性「壓力測試」。隨著這一措施落地,中美角力似乎正在進入新的階段。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中美博弈或進入新階段!稀土全球供應鏈震盪延燒台積電與F-35。(圖:Shutterstock)

中媒分析指出,中國之所以敢於主動出手,背後可能得益於在晶片、曝光機等核心領域取得的自主化突破。


如果這一假設成立,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將對美國產生顯著壓力。此舉不僅是對美國「長臂管轄」的制度性糾正,也是中國在全球科技與產業博弈中的關鍵落子。

從台積電 (2330-TW) 晶片產線到美國 F-35 戰機供應鏈,從特斯拉 (TSLA-US) 產能布局到全球高階製造資源分配,中國稀土管制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重塑全球產業鏈話語權及大國競爭格局。

全球連鎖反應:從台積電到 F-35 的供應鏈震盪

中國對稀土相關物項的出口管制,勢必在全球產業鏈引發一系列連鎖效應。

據分析機構估算,台積電的稀土材料庫存普遍僅維持約 30 天。若無法透過合規渠道持續補充關鍵稀土元素,其先進製程良率可能受到影響,進而牽動產能穩定性。

雖然關於「3 個月內產能暴跌 40%」的說法缺乏權威依據,但供應鏈中斷對蘋果 (AAPL-US) A 系列晶片、輝達 (NVDA-US) GPU 等高端產品的交付節奏確實可能產生影響。

目前,美國約 42% 的高階晶片仍依賴台積電代工,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

在軍事領域,美國國防部 2023 年《關鍵礦產供應鏈評估》指出,超過 80% 的稀土永磁材料依賴中國供應。

這些材料廣泛應用於 F-35 戰機、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等關鍵裝備,其中每架 F-35 約需數百磅稀土,主要用於發動機高溫合金、雷達系統與引擎;核潛艇則依賴稀土永磁推進器,其用量更大。

新能源產業方面,特斯拉內華達工廠曾因全球供應鏈緊張面臨材料壓力,而上海工廠因本地化供應優勢,保持了較高產能利用率。

整體而言,中國在稀土加工環節的主導地位,使其具備明顯的戰略影響力。

這種「合規者受益、違規者受限」的局面,也清楚傳遞出一個訊號:唯有遵循中國規則,才能獲得穩定可靠的供應鏈保障。

全球稀土供應與美國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自 2014 年 WTO 稀土爭端案以來,美國雖積極重建本土稀土產業鏈,但十多年來收效有限。

加州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礦山雖提供美國近 99% 的稀土原料產量,但 80% 至 95% 的精礦仍需送往中國進行分離與提純。

美國在中重稀土高純度提取技術方面仍存在短板,且成本高昂。

國際能源署(IEA)報告指出,到 2030 年,無稀土永磁體僅能替代全球約 5% 的高性能永磁需求。在風電、新能源汽車、機器人及高階製造領域,高性能釹鐵硼等稀土永磁材料仍不可替代。

與此同時,中國在稀土循環利用方面已走在世界前面,回收率超過 85%,遠高於美國約 30% 的,進一步鞏固其資源保障與綠色低碳優勢。

中國正將稀土與新能源、人工智慧及高端製造等未來產業深度綁定。例如,新能源汽車驅動引擎所用的釹鐵硼磁材,中國不僅掌握上游原料,更在全球產能中占據 80% 以上。

即便其他國家突破冶煉瓶頸,也難以繞開中國主導的應用生態。

從開採、冶煉、分離到功能材料製備與終端應用,中國構建了全球最完整、回應最快的稀土產業生態,這種系統性優勢使外部力量難以通過簡單「脫鉤」實現替代。

重塑全球治理秩序的新起點

中國稀土管制的核心,是對美國技術封鎖的精準反制,也是對全球價值鏈韌性的系統性「壓力測試」。

背後,一套全新的全球治理邏輯正在加速形成,以關鍵資源主導權為支點,透過新能源、人工智慧、高端製造及綠色技術的全產業鏈布局,建立自主化規則主導力。

這種主導力不再依賴軍事投射或金融霸權,而是基於對資源、材料、工藝、產業、標準與生態的深度掌控。

從稀土提純到光伏製造,從鋰電池到永磁電機,再到人工智慧產業,中國不僅占據智造優勢與產能高地,更在定義技術路徑與行業規範。

換言之,中國正以「資源 + 技術 + 標準」形成新三角,重塑全球產業競爭底層邏輯,挑戰美國長期依賴的「科技 + 軍事 + 金融」三位一體霸權體系。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營收創高股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