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收緊稀土出口管制 新增五種受限稀土元素 封鎖晶片、軍用應用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中國週四 (9 日) 大幅擴大稀土出口管制範圍,新增五種稀土元素進入受限名單,並強化對半導體應用用戶的審查,意在於科技與國防領域加強掌控。

中國商務部同時將數十項精煉技術納入管制清單,並公告規定:外國稀土生產商若使用中國原料或設備,即便交易中不包含中國企業,也須取得中國出口許可證。
此次擴權管制是在中國 4 月先前公布出口限制後的進一步升級。該回合的限制曾在全球引發供應短缺,直到與歐盟與美國達成若干交易後短暫緩解。此次新規定增加的五種元素為釹(holmium)、鏑(erbium)、銩(thulium)、銪(europium)和鏷(ytterbium)等;至此,中國對 12 種稀土元素出口實施限制。
在新規下,外國公司若於其產品中含有中國生產的稀土或使用中方設備,即使其最終產品不進入中國境內,也會受到管制。此政策將於 11 月 8 日對新增五種元素與處理設備生效;至於對外國公司相關之規定(使用中國稀土材料/設備的產品)將於 12 月 1 日起實施。
中國同時明確規定:海外國防用途用戶無法獲出口許可,且與先進半導體有關的申請需按個案審批,特別是 14 奈米或更先進製程、具有 256 層以上記憶體晶片、以及與人工智慧或軍事應用相關的研發設備亦在監管範圍內。
這項政策一出,稀土概念股立即出現波動:中國北方稀土集團、中國稀土資源與技術、盛和資源股價分別暴漲約 10%、9.97% 及 9.4%。
在美國市場,Critical Metals(CRML-US)、Energy Fuels(UUUU-US)、MP Materials (MP-US)、USA Rare Earth (USAR-US) 等稀土相關公司股價亦大幅上漲,其中 Critical Metals 更大漲近 25%。
中國是全球大宗稀土處理品與稀土磁體的生產主體,其產品被廣泛運用於電動車、飛機引擎、軍事雷達等科技與防務領域。中國目前生產超過 90% 的全球加工稀土與磁體供應。
官方表示,雖然本次出口管制範圍擴大,但範圍仍具有限度,中方將採取多種許可便利機制以因應市場關切。分析師指出,這可能標誌著國際稀土供應鏈逐步分裂,中國傾向本地化價值鏈,而美國與其盟友則加速發展替代方案。
此外,這項政策發布的時間點與美國、歐盟近年對中國半導體與科技出口管制趨嚴的作法相呼應,且正值中美預計在 10 月底於南韓舉行領導人會晤。觀察人士認為,此舉可被視為中國當局在科技供應鏈與外交談判中的策略布局之一。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