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架上的科技革命!從靜默絨毛玩具到對話玩伴 AI玩具風靡中國也殺進美國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周二 (7 日) 刊文指出,曾經只會靜靜陪伴兒童的絨毛玩具,如今因 AI 技術迎來新生。越來越多搭載對話機器人與語音助手功能的 AI 玩具進入市場,這股風潮在中國方興未艾之際,也已開始席捲美國貨架。

根據深圳市玩具行業協會等機構發布的報告,截至 2024 年底,中國已有超過 1500 家 AI 玩具企業運營。到 2030 年,全球 AI 玩具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人民幣,增速領先其他消費級 AI 領域。
這一趨勢背後是中國長期耕耘兒童教育電子產品的市場基礎。早在 1990 年代,步步高便推出學習機等產品,為當下 AI 玩具熱潮奠定了消費習慣與技術積累。
市場上已湧現多款代表性產品,其中中國的躍然創新開發的「BubblePal」備受關注。這款僅乒乓球大小的 AI 掛件,可透過手機應用切換迪士尼艾莎、中國動畫哪吒等多個預設角色,上市半年銷量便突破 20 萬件。
BubblePal 核心技術依托 DeepSeek 大語言模型,現已進駐美國、加拿大及英國市場,另一家新創企業 FoloToy 則主打「聲音客製」,家長可訓練熊、兔子或仙人掌造型的 AI 玩具模仿自身語氣。
FoloToy 今年第一季 AI 毛絨玩具銷量已超過 2 萬件,接近去年全年水平,預計今年全年銷量將達 30 萬件。
中國 AI 玩具企業的目光已不侷限本土。除 BubblePal 與 FoloToy 外,多家公司已布局海外,產品進入美國、德國、巴西等十餘個國家。
分析師馬瑞指出,中國兒童智慧設備市場意義特殊,因本地早有成熟的兒童教育電子產品生態,全球其他地區尚未達到此規模。
不過,這股熱潮也引發討論。美國玩具巨頭美泰兒與 OpenAI 合作,嘗試將對話式 AI 融入芭比等經典 IP,而購買了 AI 玩具的中國家長反饋兩極,有人讚賞玩具的互動性,也有人抱怨功能偶發故障,導致孩子興趣消退。
從靜默的毛絨夥伴到會對話的 AI 玩伴,兒童玩具的智慧化轉型正以中國為起點,逐漸改寫全球玩具市場的格局。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 講座
- 公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