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三年蟄伏一場空!擎天柱被「手」拖垮 馬斯克年初喊產量至少5千台目標不斷下調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在核心電動車業務成長放緩背景下,被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視為「終將超越電動車」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 計畫,正因關鍵技術瓶頸陷入重大挫折。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三年蟄伏一場空!擎天柱被「手」拖垮 馬斯克年初喊產量至少5千台目標不斷下調(圖:Shutterstock)

外媒周三 (8 日) 引述兩位消息人士報導指出,受限於機器人「手部」研發進展艱難,特斯拉已放棄今年生產數千台機器人的計畫。這一調整標誌著擎天柱計畫的量產雄心經歷劇烈下挫。


今年初,特斯拉曾打算將對年產量從 2024 年的數十台提升至數千台,馬斯克 3 月在內部會議上更激進地將目標推高至「至少 5000 台」。

然而,上述時間表從一開始便遭專案團隊質疑,員工多次反應擴張節奏過於樂觀。數月後產量目標先是被削減至 2000 台。到了今夏,團隊進一步向馬斯克報告稱即便勉強造出 2000 台,因「手部」有功能缺陷,機器人實際實用性將大打折扣,最終促使特斯拉徹底擱置今年內量產的計畫,轉而集中資源攻克手部設計及其他技術改進。

馬斯克上月在一個播客節目中說:「包括前臂在內的手部,是整個機器人工程難度的主要部分。」

伴隨量產延期,專案核心領導階層亦出現變動,原擎天柱工程負責人 Milan Kovac 已在 6 月離職,目前由三位高階主管分責,Konstantinos Laskaris 負責硬體設計,Ashok Elluswamy 與 Lars Moravy 分別負責軟體與製造,後兩人同時兼任特斯拉汽車業務職務。

儘管短期受挫,馬斯克為擎天柱描繪的願景依然宏大。他不僅希望擎天柱未來能登上 SpaceX 明年底的火星飛船,更打算與 xAI 深度整合,打造可取代白領甚至科學家的「機器人科學家」。

不過,業界對「火星計畫」存疑,目前擎天柱專為地球室內環境設計,若要在火星零下 62 攝氏度的極端低溫中作業,必須重新設計熱管理系統並配備特製宇航服,技術難度極大,而藉助 xAI 的 Grok 模型成為「實驗室科學家」,仍設想在內部討論的遠期階段。

目前,擎天柱在特斯拉工廠的應用僅限於分類電池、安全巡邏等基礎重複勞動,研發核心邏輯是藉助網路數十億人類活動影片訓練機器人,但將這些非結構化資料轉化為有效指令仍是巨大挑戰,現階段主要依賴員工家務、行走等活動影片進行訓練。

值得關注的是,特斯拉在人形機器人領域並非「獨行俠」。Meta、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已紛紛入局,Figure AI、1X 等新創公司更獲數十億美元融資。

在上周紐約一場峰會上,1X 公司執行長 Bernt Børnich 被問及競爭優勢時直言:「簡單回答你,就是一個能用的產品。」這番評論恰好反映出特斯拉在突破技術瓶頸、實現機器人實用化上面臨的行業壓力。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