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眾議院報告:中國藉漏洞大買半導體設備 政策效果受質疑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根據《路透》周二 (7 日) 報導,美國國會眾議院對中委員會最新調查指出,美國與盟國在限制中國取得先進晶片製造設備的努力上出現漏洞,導致中國半導體業者去年購買近 380 億美元的相關工具,顯示政策效果有限。

報告顯示,中國廠商去年自全球前五大半導體製造設備供應商購買工具的金額,較 2022 年增加 66%,當時多項出口管制措施才剛推出。這些採購金額約占應用材料 (AMAT-US)、科林研發 (LRCX-US)、科磊 (KLAC-US)、艾司摩爾 (ASML-US) 及東京威力科創總銷售額的 39%,而且均未違反現行規定。
美國歷屆民主、共和兩黨政府均致力於限制中國生產先進晶片,視此為國家安全核心,因相關技術與人工智慧 (AI) 及軍事現代化密切相關。不過,由於美、日、荷等國頒布的管制規範不一致,使得部分非美國設備商得以向中國企業銷售,美國公司卻受限於規則。
該委員會呼籲,美國及盟國應擴大限制範圍,對中國整體半導體產業採取更廣泛的禁令,而非僅針對個別中國廠商。報告中還提到,三家中國業者——SwaySure、深圳鵬新旭 (Shenzhen Pengxinxu Technology Co.) 與芯恩 (青島) 集成電路有限公司 (SiEn (Qingdao) Integrated Circuits Co.)——已成為主要客戶,但因疑似與華為相關的秘密供應網路有關聯,去年 12 月已遭美國列入出口管制名單。
委員會在報告中強調,這些銷售讓中國在多種半導體製造領域的競爭力快速上升,對全球人權及民主價值造成深遠影響,並警告中國正企圖「重寫整個供應鏈」,連以往的利基設備領域如今也成為新戰場。
對於報告結果,部分設備商回應低調。應用材料與科林研發拒絕置評,艾司摩爾與科磊則表示需先完整檢視報告。委員會指出,相關企業均配合調查並已知悉調查結果。
東京威力科創美國分公司總裁 Mark Dougherty 接受《路透》採訪時則表示,今年以來對中國的銷售已出現下滑,部分原因是新規範生效。他同時歡迎美日兩國加強協調,並直言「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想要的結果還沒真正達成」。
美中兩大經濟體正競逐 AI 資料中心等先進技術輸出市場。報告建議盟國除擴大禁令外,還應針對中國可能自製的零組件採取管控,避免北京發展自主工具。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 講座
- 公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