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差卻活得焦慮?中產為何最容易陷入體感貧窮
永誠資產管理處
過去在台灣,「中產階級」象徵著一種安穩的生活,有房、有車、有固定工作,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退休生活也有保障,這樣的藍圖,曾經讓許多人努力追尋。

近十年來,這幅圖像逐漸破碎。薪資成長停滯、房價高漲、教育與醫療支出節節上升,加上國際政經局勢與科技浪潮的衝擊,就算擁有穩定收入,許多人依舊深陷焦慮,感覺錢永遠不夠用。
中產的定義與現實落差
依據統計,台灣大約有 639 萬人 屬於中產階級,照理說他們的收入足以支應生活所需,並能存下一部分資金作為投資或儲蓄。
但真實情況卻是:薪資成長緩慢,物價與房價卻持續攀升、雙薪家庭每月扣除房貸、生活費,所剩有限、原本應該用來進修、休閒或投資的預算,往往被突發支出吃掉,帳面上是中產,生活卻更像「脆弱的月光族」,以下幾個案例中,都是蠻常會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台北雙薪家庭的房貸枷鎖
陳先生與太太年收合計約 220 萬,屬於標準中產。他們在新北買下一間 1,500 萬的小宅,貸款 1,200 萬,每月房貸 5.5 萬。扣除房貸、保險與日常開銷,兩人每月能存下的金額不到 1.5 萬。雖然帳面收入不差,但實際上「一場裁員或一場病」就足以擊潰財務。
新竹科技業工程師的育兒焦慮
林小姐與她的先生是新竹一家科技公司工程師,兩個加起來月收入 25 萬,看似光鮮,但兩個孩子的學費與補習費用,每月就超過 5 萬,加上房貸 10 萬,加上車貸、保險、日常生活費,夫妻幾乎沒有儲蓄空間。她無奈表示,薪水高卻沒有安全感,甚至比單身時更焦慮。
三明治族的長照壓力
高雄的吳太太,50 歲,與先生年收合計約 180 萬,兒子在大學就讀,家中母親需要長照,每月支出 4 萬元。她坦言過去覺得我們家很穩定,現在每個月結餘幾乎為零,存款還要慢慢被吃掉。
這些案例顯示,中產不再是「穩定的代名詞」,而是「隨時可能失衡的狀態」。
中產階級逐漸消失 生活開銷的沉重枷鎖
主計總處在今年度 2 月,發布 2024 年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 4 萬 6450 元,較上年增加 2.77%,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 4 萬 3085 元,而台灣近年來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社會結構逐漸呈現 M 型化,一端是資源豐厚、投資眼光精準的高資產族群,能藉由房地產、金融市場與全球化收益不斷累積財富,另一端則是收入不穩、無力累積資產的弱勢族群,長期處於求生存的邊緣,至於原本應該支撐社會穩定的中產階級,卻在兩端擠壓下逐漸被掏空。
中產階級的消失,代表社會失去緩衝帶:往上爬的人越來越少,往下掉的人越來越多。這不僅削弱了國家經濟的內需動能,也造成社會信任與階層流動的斷層,當「努力不一定能改善生活」成為普遍感受,焦慮、失落與不滿將持續蔓延,甚至可能引發更深層的社會矛盾。
大環境結構改變 職場與科技衝擊
AI、自動化快速改變職場樣貌,過去被認為穩定的專業與職位,如今可能在幾年內被取代或薪資下滑,讓中產階級的安全感更加薄弱,大環境結構的改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衝擊職場。AI 與自動化技術的普及,不僅取代了過去大量的基層與例行性工作,連中階專業領域也逐漸受到影響,過去被視為穩定的職位,例如會計、行政、客服,甚至醫療診斷、法律文件整理、金融分析等白領工作,如今也能由演算法或機器完成,對中產階級而言,這代表著原本最引以為傲的專業優勢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就被稀釋。
另一方面,產業全球化與供應鏈重組,使得就業市場的不確定性大幅提高。許多傳統產業外移,取而代之的是零工經濟、接案平台與短期合約。這些新型態工作雖然彈性大,卻缺乏長期保障,讓原本依賴固定薪水建立家庭計畫的中產階級,陷入前所未有的焦慮。
更嚴峻的是,技能迭代速度加快。過去一項技能足以支撐十年職涯,如今三到五年就可能被淘汰。中產必須不斷進修,投入時間與金錢維持競爭力,卻未必能換來穩定回報。當職場規則持續被改寫,薪資停滯、裁員風險與不確定性疊加,原本穩固的中產階級安全感,正一步步被削弱。
社會層面的連鎖效應
買房夢碎,也成為中產階級脆弱化最明顯的象徵,房價多年來遠遠跑贏薪資漲幅,根據實價登錄與主計總處資料顯示,2024 年全台房價所得比已高達 9 倍以上,在雙北更突破 15 倍。對多數家庭而言,這意味著即便雙薪、節衣縮食,也要花上大半輩子才能買下一間小宅。
「安居」原本是中產階級的基本目標,如今卻成了奢望,買不起房的年輕人,被迫推遲成家立業的時間,已經買房的家庭,則長期背負沉重貸款,成為所謂房奴,無論是哪一種選擇,中產都淪為高房價結構下的犧牲品:
選擇買房 → 壓縮消費與儲蓄,生活品質下降。
選擇不買房 → 面臨租屋市場不穩定、無法累積資產的焦慮。
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僅影響家庭的經濟自由度,也讓社會的流動性更加僵化。因為「有房」與「無房」之間的差距,早已不只是財務問題,而是牽動下一代教育、醫療資源與退休安全感的起點,當房子變成階層複製的工具,中產階級就逐漸失去向上流動的空間,最終被擠壓到兩端,成為 M 型化社會中最大的犧牲者。
韌性與理財,才是中產的新防護罩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穩定已經不再是常態,中產階級要想守住生活品質,關鍵不在於追求更高薪水,而是如何建立韌性,能抵禦風險、能調整方向、能持續累積資源,這也正是理財的重要性所在M理財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中產生存的必要條件,必須透過資產配置,把錢分散在不同工具中,以降低風險,同時長期規劃,避免因短期波動而失去方向,理性的紀律,將有限的收入逐步轉化為保障與成長,當外在環境充滿不確定,理財就是中產最後的護城河,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心態,讓人即使身處風暴,也能穩住步伐,逐步累積未來的安全感與自由。
-
填寫永誠資產管理處表單
點擊下圖【60 秒測試 你的理財天賦有幾分?】

「永誠資產管理處」是全台合法擁有金管字號的證券投資顧問公司中「唯一首創資產管理的部門」,20 年深耕專營台灣各大科技園區,以認真、誠信思維提供客戶服務,讓努力累積財富的你,也可貼身感受理財管家的 VIP 價值。
沒有代理金融商品,不以商品銷售出發,減少你的財務漏洞!從資產配置出發,透過「專案客製化」、「服務精緻化」、「獲利系統化」,你不需犧牲時間體力,就能感受到資產提升!
「卓越投資研究團隊」加「頂尖財務顧問團隊」共同與客戶締造里程碑
▪立即加入 https://line.me/R/ti/p/%40asset88598
▪進一步了解資產管理處 https://www.ycam.com.tw/
本公司所分析個別有價證券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 卡位降息機會財,行家會這樣買…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