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剖析HyperLiquid:技術債堆積會影響生態擴張?
金色財經
作者:Haotian;來源:X,@tmel0211
前邊幾篇文章給大家一種印象,我對Hyperliquid全是讚美。沒錯,在交易費+庫藏股模式做「中性交易所」這件事上,HL的確是楷模。但若用Crypto Native的視角來評判,其潛在問題也一大堆:
1)其HyperCore+HyperEVM的雙鏈架構存在技術硬傷,目前只是靠部署預編譯合約來同步狀態,但詭異的是,子區塊缺少父區塊的交易Hash,區塊Finality狀態也是黑箱,感覺更像是一個分布式數據庫架構,而並非大家嚴格意義上理解的區塊鏈。
比如,沒有完整的鏈上狀態追溯,如何確保數據狀態不可篡改,沒有標準的區塊結構,似乎只能依賴中心化節點做驗證,基本實現不了Permissionless。
這意味著,Hyperliquid要麼自己徹底做大自己的生態,以全新產品形態鼎力,要麼隨著生態複雜度的上升,技術債問題堆積會爆發未知黑天鵝;
2)由於HyperCore沒開放部署,HyperEVM也沒法真正開源,這意味著,雖然有很多開發者或項目方都嘗試在HL生態內構建應用,並且和EVM整個大區塊鏈生態接通。
但由於HL沒有開源,大家都只能按照它預編譯的合約來接入,也只能被動選擇相信它的狀態數據,這和傳統意義上的API接口沒啥區別。
一旦HL更改規則,整個生態協議都得跟着調整,本質上大家都在衝着HL的高熱度,在其生態內部署「特供版的協議」,長期看會缺乏黏性會隨著生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3)最關鍵是HL的合規問題一開始就是死結,上一個周期做金融產品都是先創新再擁抱合規,AAVE、Uniswap等都如此,而HL的初期用戶和資金量就來自於其免KYC的設計,這成就了它,也會給其後續擁抱「合規」帶來麻煩。
一旦HL要黑盒化強控來合規其用戶和資金量勢必流失,而其他堆疊ZK組件的合規應用思路,又受制於其本身雙鏈互通的黑盒問題。
哎,簡直就是死結。所以,別看Circle、Metamask等大玩家搶着來集成,一旦監管風向出現轉變,一個個撒丫子比誰都跑的快。
以上。
Hyperliquid的星辰大海一定是做大做強其交易鏈生態,但其獨特的變種架構也註定了,其後續生態存在擴展性難題,需要看後續技術方面的迭代改善方案能不能跟上。
是暴露問題更快出現死亡螺旋,還是漸漸完善方案悄無聲息化解風險,且行且看。
來源:金色財經
發佈者對本文章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在投資加密貨幣前,請務必深入研究,理解相關風險,並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因為短期高回報的誘惑而忽視潛在的重大損失。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佈局加密資產,台北台中鉅亨買幣實體授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