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OpenAI野心與現實落差:資金與供應鏈兩頭卡關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綜合外電


人工智慧 (AI) 熱潮推動 OpenAI 提出龐大的「星際之門」(Stargate)基礎建設計畫,目標在未來十年投入數千億美元打造資料中心與運算能力。執行長阿特曼 (Sam Altman) 近日宣布,與輝達 (NVDA-US)、軟銀、甲骨文(ORCL-US) 等合作的規模已遠超初版構想。然而,這項被視為推動 AI 革命的工程,不僅需要龐大資金挹注,也凸顯美國在能源設備與關鍵零組件上的海外依賴。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OpenAI野心與現實落差:資金與供應鏈兩頭卡關(圖:REUTERS/TPG)

巨額融資壓力 盼靠輝達背書舉債

「星際之門」原先被定位為投資 5,000 億美元的新公司,如今已擴張到涵蓋多個資料中心專案,甚至包括早於正式宣布前就啟動的工程。阿特曼強調,OpenAI 不能落後在建構基礎設施的步伐,否則 AI 革命將停滯。他在美國德州 Abilene 的一處大型資料中心表示,希望最終能達到「每周新增 1 百萬瓩 (GW)AI 基建」的規模。

然而,這樣的計畫需要前所未有的資金。OpenAI 近期與輝達達成合作,規模高達 1,000 億美元,初期由輝達提供 100 億美元現金,讓 OpenAI 能以租賃晶片的方式籌措資金。據悉,租賃可節省約一成至一成五的成本,並為未來進一步舉債建立信用背書。內部人士指出,OpenAI 已經開始規劃透過債務市場為新建資料中心籌資。

投資人對此仍存疑慮,擔心 AI 基建恐陷泡沫,但阿特曼保持樂觀,認為長遠來看需求只會持續成長。他強調,運算能力是 AI 產業的「命脈」,而 OpenAI 眼前甚至因計算資源不足,被迫延後部分新產品的海外上市。

供應鏈高度仰賴海外 設備短缺與關稅推升成本

「星際之門」的野心同時暴露了美國在基建環節的脆弱性。供應鏈數據顯示,推動大規模電力與資料中心工程的核心設備大多依賴進口,包括燃氣渦輪機、超大型核電零件、高壓變壓器與鋼材等。

Exiger 執行長丹尼爾斯 (Brandon Daniels) 指出,燃氣渦輪市場由美國 GE Vernova、德國西門子與日本三菱掌控,近半供應來自海外;核電反應爐壓力容器等大型部件更早已不在美國製造,近年喬治亞州新建反應爐的零件皆由南韓 Doosan 生產。至於輸電所需的高壓變壓器,八成以上依賴韓國、德國、加拿大等地供應。鋼材則雖有美國與英國產能,但仍須大量進口才能滿足需求。

此外,美國對鋼鋁等原物料課徵關稅,也將推高成本。丹尼爾斯估計,若大型專案因關稅導致成本增加 3% 至 6%,就意味著額外數以億美元計的開銷。他警告,即使有關稅豁免或盟國供應,龐大需求仍會推升價格。

更大的挑戰還在於勞動力缺口。隨著焊工、機械師與電工等技術人力不足,美國在五年內恐難以支撐如此「戰時動員」般的工業擴張。專家形容,勞工短缺恐怕與設備供應一樣,成為「星際之門」落實過程的關鍵瓶頸。

資金與供應鏈雙重挑戰

OpenAI 與輝達的合作象徵 AI 產業持續加速,但背後的現實卻是資金壓力與供應鏈依賴的雙重挑戰。業界人士指出,AI 算力需求雖然長期看好,但短期內龐大的投資規模可能加深資本市場疑慮,讓 OpenAI 在舉債過程中承受更高成本風險。與此同時,輝達的背書固然有助於取得融資,但晶片供應仍受制於產能瓶頸,OpenAI 不得不一再延後新產品推出。

另一方面,美國基建對海外零組件與勞動力的依賴,意味著即使資金到位,「星際之門」的落實仍將面臨重重挑戰。燃氣渦輪機、核能設備與高壓變壓器供應商集中在少數國家,加上關稅與進口成本推升,將使專案開支持續膨脹。再加上勞動力不足,產業界形容這幾乎需要「戰時動員」般的工業擴張。

因此,「星際之門」能否按時落地,考驗的不只是 OpenAI 的執行力,也攸關美國是否能在 AI 時代真正建立自主的基礎建設。資金籌措與供應鏈風險,正在成為這場 AI 革命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