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關稅戰線延燒!富達劉培乾拆解亞洲「韌性密碼」示警這兩大因素重塑亞洲供應鏈

鉅亨網記者張韶雯 台北


全球貿易格局持續演變,美國關稅對亞洲經濟體的影響日益顯著。富達國際亞洲經濟學家劉培乾今(24)日指出,面對供應鏈移轉、新興貿易聯盟形成,各經濟體正經歷一場深層的結構性轉變。她表示,儘管國際貿易與供應鏈步入日益碎片化的新階段,但這並不意味著亞洲經濟體將變得脆弱,在 AI 與關稅這兩大因素下,它們正展現出超乎預期的適應能力。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關稅戰線延燒!富達劉培乾拆解亞洲「韌性密碼」示警這兩大因素重塑亞洲供應鏈。(圖: shutterstock)

劉培乾進一步分析,自「解放日」以來,關稅不確定性為全球經濟前景帶來重大挑戰,但經過多次雙邊談判與初步貿易協定,市場已逐步走出最不明朗的階段。然而,她提醒,關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可能比預期持續更長時間,其效應將在未來數季甚至數年才逐步顯現。


短期內,許多企業為減少額外關稅成本而採取了提前出貨策略,美國進口數據顯示,歐洲及北美部分國家在汽車及製藥等領域增加出口,而亞洲出口商也普遍採用了這一策略。

劉培乾觀察到,部分經濟體如加拿大透過《美墨加協定》(USMCA)等自由貿易協定提升出貨量,以享受較低甚至零關稅待遇,而實際徵收關稅預期目標約為 15-16%,並將逐步上升。

談及亞洲經濟體的內部驅動因素,劉培乾指出,中國大陸在整個供應鏈中具備成本效益與競爭力的出口貨品,正悄然改變區域貿易格局。她認為,這股通縮趨勢即使在修訂關稅框架下,仍對亞洲供應鏈構成下行壓力,特別是在聖誕裝飾、鞋類、電動車及造船等領域。

富達國際的分析顯示,不同於傳統觀念認為勞動成本上升會自然導致生產轉移,中國大陸憑藉快速應用自動化技術及工業升級,在部分低成本製造領域仍具備競爭力。這背後是中國大陸持續擴大研發投入及政策支持科技創新的結果。

劉培乾進一步解釋,在高端製造方面,中國大陸已在多個新興及尖端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憑藉完善高效的供應鏈,建立起自身的製造業生態系統。

劉培乾預測,這個強大的製造業生態系統在中期內將持續吸引全球多個地區及企業參與。面對全球貿易的碎片化趨勢,各經濟體不僅需要應對關稅衝擊,更要從內部強化自身的產業競爭力。富達國際的研究顯示,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是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儘管外部挑戰持續,劉培乾對亞洲貿易前景保持審慎樂觀,隨着提前出貨活動減退使收益降低,亞洲出口需求可能面臨一定程度的下行風險,但整體亞洲區正積極適應經濟格局不一的新環境。加上富達國際的觀察發現,近年來中國大陸積極拓展非美市場,提升出口產業的穩定性與獨立性,以降低對美國經濟波動的依賴。劉培乾預期,未來將有更多亞洲地區採取多元化策略,透過促進貿易關係及參與自由貿易協定,與多個主要經濟體建立更緊密聯繫,以分散貿易風險。

劉培乾特別關注 AI 相關產業的發展。初步跡象顯示,具備人工智慧(AI)相關產品競爭優勢的亞洲出口商所受關稅影響較預期輕微。她舉例,台灣及南韓專注於專業化出口並多元化出口市場,受惠於 AI 需求上升及全球半導體周期,即使面對關稅挑戰仍表現強勁。

富達國際的分析認為,未來或有更多亞洲經濟體效仿此策略,從低成本製造轉向高科技出口,以在高關稅與全球供應鏈競爭加劇的雙重壓力下保持競爭力。

劉培乾也提醒,除了科技相關出口,中國大陸關稅差異亦為亞洲部分市場帶來出口優勢,特別是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劉培乾指出,儘管轉口貿易效益可能隨時間遞減,但具備較高在地附加值的地區仍可利用這些關稅差異,以更有利的貿易條件向美國出口。

富達國際的報告總結,美國關稅已衝擊全球貿易,然而亞洲經濟體已展現高度適應能力,並根據新形勢重塑貿易流向。劉培乾最後總結,儘管關稅干擾可能持續,富達國際對亞洲前景與韌性保持審慎樂觀。這場貿易變局不僅是挑戰,更是亞洲經濟轉型與升級的契機。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