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上市但概念股已爆漲!A股市場引頸期盼摩爾線程成為「國產GPU第一股」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離科創板 IPO 申請獲受理不到三個月,摩爾線程智慧科技 (北京) 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摩爾線程」) 便邁入了其發展歷程中的關鍵節點。上交所官網上周五 (19 日) 發布重磅消息,上市審核委員會定於本周五 (26 日) 開會審議摩爾線程的先發事項。一旦順利過會,摩爾線程距離成為「國產 GPU 第一股」將更近一步。

消息一公佈,資本市場瞬間沸騰。近兩日,A 股「摩爾線程概念股」集體爆發,和而泰、盈趣科技、聯美控股等公司股價連續漲停,資金流入熱度持續攀升。
但在這股狂熱的背後,摩爾線程的財務數據卻依舊不容樂觀,公司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這也使其能否在資本化道路上兌現算力革命的承諾,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摩爾線程的 IPO 進程堪稱神速。去年 11 月,公司在北京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正式開啟 A 股上市之路,到了 2025 年 6 月 30 日其 IPO 申請便獲得上交所科創板受理。從受理到上會,僅間隔 88 天,這樣的速度在 A 股市場極為罕見。
業內人士分析,這背後既得益於 GPU 賽道所享受的政策紅利,也離不開市場對相關產品的迫切需求。GPU 作為 AI 時代的算力核心,其硬體自主可控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摩爾線程作為國內唯一實現全功能 GPU 量產的廠商,自然受到了政策端與資本端的雙重青睞。若今年成功上市,摩爾線程可望成為今年來科創板最大規模的 IPO。
摩爾線程計畫募資約 80 億元,主要用於新一代 GPU 及 AI 晶片研發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從財務數據來看,摩爾線程呈現出營收快速成長但虧損依舊的態勢。2022-2024 年,摩爾線程分別實現營收 4608.83 萬元 (人民幣,下同)、1.24 億元、4.38 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進一步成長至 7.02 億元,營收成長曲線陡峭。
然而,摩爾線程 2022-2024 年淨虧損分別為 18.40 億元、16.74 億元、14.92 億元,今年上半年虧損仍達 2.71 億元。
與此同時,2022-2024 年及今年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一直為負,累計流出逾 70 億元。
摩爾線程解釋指出,巨額虧損是由於持續的高研發投入,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研發費用累計達 43.66 億元,研發人員佔超七成。
儘管如此,摩爾線程也傳來一些正面訊號,2023 年綜合毛利率轉正為 25.87%,2024 年大幅提升至 70.71%,今年上半年毛利率為 69.14%,高於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
摩爾線程自創立以來成果頗豐,已推出四代 GPU 架構晶片,建構了多元運算加速產品矩陣,涵蓋多個應用領域,但規模化商業化尚未完全開啟。摩爾線程自主研發的 MUSA 架構可相容於輝達主導的國際主流 GPU 生態,此技術突破亮點十足。CUDA 生態是輝達在 AI 領域的護城河,摩爾線程選擇相容,降低了開發者將 CUDA 程式碼遷移到 MUSA 平台的成本,縮短了國產替代的過渡期。此外,2024 年發布的誇娥 (KUAE) 萬卡智算集群,單集群算力可達萬 P 級,已在大模型訓練和推理場景落地。
摩爾線程核心主管團隊大多出身輝達,具有深厚的技術背景和產業經驗。創辦人張建中曾任輝達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2020 年 9 月離職創業,目前擔任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控制公司 36.36% 的股份,為實際控制人。共同創辦人周苑、張鈺勃、王東等也都有在輝達工作的經驗。輝達的任職背景賦予了摩爾線程天然的技術基因和產業認知,也使其被外界稱為「中國版英偉達」。
不過,在國產 GPU 賽道上,寒武紀同樣有「中國版英偉達」之稱,其主打 AI 專用晶片,服務企業客戶,2020 年 7 月就已在科創板上市,今年上半年營收暴漲,淨利潤高達 10.38 億元,股價今年來累計上漲超 100%。
摩爾線程即將迎來 IPO 大考,若成功將成為「國產 GPU 第一股」,在資本市場與產業鏈層面獲得全新起點。摩爾線程高速的 IPO 推進、巨額研發投入與持續虧損,構成了風險與機會並存的局面。無論最終結果為何,摩爾線程引發的概念股行情,已充分展現出國產 GPU 在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戰略地位。未來,摩爾線程能否真正扛起「中國版輝達」大旗,還需要市場與技術的長期檢驗。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