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集體唱多!外資看好中國市場提升空間巨大 科技突破與政策紅利是最大吸引力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全球投資機構近期密集釋放看好中國市場的訊號,認為 AI、半導體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和政策環境改善,正推動中國資產重估,曾任避險基金經理的紐約家族辦公室管理人 Brett Barna 透露,部分國際投資者已開始戰略佈局中國市場,既為捕捉牛市機遇,也旨在分散過度集中於美國資產的風險。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集體唱多!外資看好中國市場提升空間巨大 科技突破與政策紅利是最大吸引力(圖:Shutterstock)

倫敦資管巨頭 Polar Capital 的動向頗具代表性,該機構基金經理人 Jerry Wu 表示,該公司已將新興市場組合中的中國資產配置比例從 20% 提升至 30% 以上,並在 2 月年度會議上設置中國投資專場,吸引 55 名客戶參與,較 2023 年翻倍。


他說:「DeepSeek 等企業的突破促使市場重新評估中國創新實力。」該機構管理著 200 億美元資產,其決策折射出專業投資者對中國科技競爭力的認可。

Cambridge Associates 資深投資總 Benjamin Low 指出,他的團隊今年收到的中國基金諮詢量達 30 次,較 2023 年低谷顯著回升。

Low 透露,多位非亞洲配置者打算親赴中國考察,部分為疫情後首次。投資人正從觀望轉向行動,這種轉變與中美貿易摩擦緩和、中國貨幣寬鬆政策形成共振,推動上證指數觸及十年新高,港股創下四年新高。

國際數據也證明資金流向的逆轉。滙豐調查顯示,中國在全球新興市場基金的配置佔比從 22.5% 上升至 28%,成為資金流入最顯著的市場。

高盛指出,8 月避險基金流入 A 股速度創數年新高,QFII 持股量達兩年峰值,互聯互通交易量攀至歷史頂峰,典型案例包括蜜雪冰城 IPO 獲英卓投資 6000 萬美元認購,寧德時代 41 億美元增發吸引瑞銀與科威特投資局參與。

機構普遍認為,當前上行趨勢更具永續性。高盛數據顯示,外資在中國在岸股票佔比僅 3%,若提升至新興市場平均 5% 或已開發市場 59%,潛在流入規模可達 2000 億至 40 兆美元。

施羅德基金則指出,經濟數據改善與合理估值形成支撐,尤其看好科技、高階製造等全球競爭優勢領域。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 Laura Wang 表示,逾 9 成美國客戶計畫增持中國資產,為 2021 年來最高水準。安聯投資已將中國列為獨立資產類別,Polar Capital 直言看好 AI 驅動的投資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關注點已從 ADR 擴展至港股及 A 股,AI、人形機器人等前沿產業成為配置焦點。中國家庭儲蓄轉移到資本市場的趨勢,更與國際資本形成雙重推力,共同塑造中國資本市場的新格局。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