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長:中國商品平均關稅達52% 多由北京政府「吞下」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表示,外國政府承受了美國超過 15% 關稅的衝擊,其中中國承擔了最大份額。

盧特尼克 9 月 11 日在 CNBC 的節目中表示,外國政府在承擔美國加徵的高額關稅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其中中國支付的比例最高。他指出,雖然中國面臨的平均關稅很高,高達 52%,但中國政府承擔了大部分費用。
盧特尼克強調,這項策略不僅為美國帶來了財政收益,也重新定義了各國與美國談判的方式,並預期將刺激美國國內的產業發展。
政府成為關稅最終買單者
盧特尼克解釋,在不同關稅稅率下,成本的分配方式有差別。他表示,當關稅稅率在 10% 或更低時,成本主要由製造商、分銷商和企業承擔。消費者之所以沒有感受到物價上漲,是因為賣家不願提高價格以避免銷售量減少,因此他們選擇自行吸收成本。
如果關稅稅率介於 10% 至 15% 之間,分銷商和製造商將按約 60-40 的比例分攤成本,這可能導致商品價格約 2% 的溫和上漲。
然而,當關稅稅率超過 15% 時,情況則截然不同。盧特尼克明確表示,「沒有人能夠承受」如此高的關稅,除非政府介入承擔。
他以汽車關稅為例,指出在歐洲和日本達成協議之前,南韓、日本和歐洲等國的政府曾為其汽車產業承擔高達 25% 的關稅成本,以保護國內就業。這一觀點也印證了先前關於日本汽車出口的報導,即幾乎所有的關稅成本都由本國汽車製造商承擔。
盧特尼克進一步解釋,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公民沒有因為關稅而看到物價上漲的原因,因為外國政府為維護本國利益而承擔了這些成本。
盧特尼克:關稅策略讓美國受益
盧特尼克特別點名中國,他還提到,大多數國家並未面臨超過 15% 的關稅,而一旦遇到,外國政府也會介入,以維持其企業的營運,並爭取更好的談判條件。
在其他國家的應對上,盧特尼克表示,美國的平均關稅稅率並不高,全球大部分地區的稅率都低於 15%。
他強調,川普政府的關稅策略改變了其他國家與美國談判的方式,並以日本和歐盟的協議為例。歐盟已同意美國汽車進口零關稅。而日本由於文化上對美國汽車市場接受度不高,則選擇了另一種方式:同意在川普總統任期內向美國項目投資 5500 億美元,有效地「買斷」了其關稅,且不會增加本國納稅人的負擔。
盧特尼克進一步強調了關稅策略對美國國內經濟的積極影響。他指出,關稅每月為美國帶來 400 億美元的收入,有助於減少美國的財政赤字。他預計這筆收入將增長到每年 7000 億美元,若經濟持續增長,總統更預期可能達到 1 兆美元。
展望未來,盧特尼克預測明年第一季度美國將迎來一場建築業繁榮,特別是新工廠的建設,其價值可能達到約 10 兆美元。即使在這些工廠尚未開始運營之前,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 就將實現增長。
他表示:「你將會看到美國建造的工廠規模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
- 核心地段×重大建設 國際資產新選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