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壓力測試納入關稅海嘯 3國銀、5壽險嚴峻情境下未達標
鉅亨網記者陳于晴 台北
為了解關稅戰下金融業風險承擔能力,金管會針對本國銀行及保險公司進行壓力測試,今 (11) 日公布結果,38 家國銀與產、壽險公司整體壓力測試都有過關,但在嚴峻情境的設定下,有 5 家壽險及 3 家銀行未能達到標準,必須提出資本改善計畫,其中 1 家銀行已經完成增資,另 2 家銀行預計發債。

鑒於全球經濟金融情勢仍有美國關稅政策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金管會要求 38 家本國銀行與保險公司辦理「2025 年度監理壓力測試」,以 2024 年底之資本適足性相關資料,在一致的壓力測試情境下計算其資本適足比率及槓桿比率之變動情形。結果顯示,有 3 家銀行業者在嚴重情境下的加壓測試未達標,但在資本改善計畫後已符合相關標準。
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指出,本次測試情境包括輕微情境與嚴重情境。測試因子包括我國及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下滑、國內失業率上升與房價下跌,導致信用風險預期損失增加的情境,以及債券、股票、外匯和商品市場價格波動加劇導致的市場風險損失情境,並考量存放款利差縮減和手續費收入減少等對盈餘的影響。
另外,在嚴重情境下對國內外經濟成長率及違約率、房價及股市下跌幅度等因子,適度提高壓力測試之加壓水準,以檢視銀行在美國關稅及金融市場不確定風險等不利情境下之承受能力。
本次壓力測試結果,38 家本國銀行在輕微情境下,平均普通股權益比率、第一類資本比率、資本適足率及槓桿比率分別為 10.68%、11.85%、13.74% 及 6.05%,嚴重情境下則分別為 9.41%、10.58%、12.35% 及 5.44%,均高於法定最低標準 (7%、8.5%、10.5% 及 3%),顯示國銀在全球整體經濟景氣及金融環境發生變動時,仍具穩健之風險承擔能力及資本適足性。
有關保險風險測試結果部分,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壽險業及產險業整體資本適足率分別為 298%、349%,淨值比為 7.8% 及 23.6%,仍高於法定最低標準 (資本適足率 200% 及淨值比 3%),顯示整體壽險業在死亡率、罹病率提高及產險業發生巨災衝擊之情境下,具備穩健的風險承擔能力。
有關市場風險測試結果部分,壽險業及產險業的整體資本適足率分別為 245%、419%,淨值比為 6.1% 及 29.4%,仍高於法定最低標準,顯示整體保險業在全球經濟景氣及金融環境發生變動時,整體風險尚屬可控。
另外,對於產險業面對氣候變遷風險壓力測試部分,本年度以氣候變遷所造成之巨災 (連續強烈颱風侵襲本島之情境) 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整體產險業資本適足率為 361%、淨值比為 26.2%,仍高於法定最低標準,顯示我國產險業在氣候變遷的極端情境下,具備足夠韌性。
蔡火炎解釋,在市場風險部分,包括股、債、匯市的設定,其中,股市與匯率影響較大,利率影響不大,主要因壽險公司債券部位都放在按攤銷後成本衡量 (AC),而嚴峻情境是設定在美元兌新台幣全年貶值 8%,涵蓋關稅影響,有 5 家壽險公司未達標,必須提出資本改善計畫,提報到董事會。
- 關稅戰火燒進外匯市場,投資人如何突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