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型機器人商業化狂飆!中國北特科技憑汽車基因跨界 利潤猛增300%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加速邁入商業化落地階段,訂單密集落地成為產業發展的鮮明註腳,先是宇樹科技與智元機器人 6 月聯合得標中國移動 1.24 億元代工項目,刷新國內單筆訂單紀錄,7 月優必選以近億元訂單切入市場,兩個月後又簽下 2.5 億元全球最高金額人形機器人採購合約,本月星塵智能與仙工智能達成千台級合作訂單。

在這場產業變革中,上游關鍵零件企業率先享受量產紅利。作為人形機器人中價值佔 19% 的核心零件,絲槓承擔關節動力傳輸功能,以特斯拉 Optimus 為例,單台需 14 個絲槓,價值 1.4 萬至 2.8 萬元,其技術壁壘高、製造難度大,目前國際廠商 Rollvis、GSA 等佔據國內滾柱絲槓主要市場。
在此背景下,深耕汽車底盤零件 20 多年的北特科技,憑藉技術累積與戰略佈局,悄悄切入這一藍海領域。
北特科技的轉型並非偶然,其轉向器齒條、減振器活塞桿生產流程與螺桿製造高度契合,均涉及精密加工、研磨加工等關鍵環節,且這兩項產品在中國市佔率分別達 50% 及 45% 以上,核心技術均為自主研發。
在此基礎上,北特科技快速推動絲槓產品開發,已配合客戶完成行星滾柱螺桿、滾珠螺桿等多型產品研發,並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0 年至 2024 年研發費用從 6000 萬元 (人民幣,下同) 增至 1 億元,今年上半年再投 5000 萬元,遠超貝斯特的同行 300 萬元。
產能佈局同步提速。2024 年 10 月,北特科技宣布投資 18.5 億元建設行星滾柱螺桿研發生產基地,今年上半年顯示主體工程進展順利,6 月又進一步投資 3.49 億元在泰國啟動絲槓生產基地第一期建設,規劃年產能 80 萬套,旨在快速融入全球產業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北特科技的多元化業務為其機器人業務提供了穩健支撐。今年上半年底盤零件業務貢獻營收 7.14 億元,佔總營收 64.16%,靠著跟比亞迪等重量級客戶的穩定合作,持續夯實基本盤;鋁合金輕量化業務收入 0.92 億元,毛利率 17.19%;汽車空調壓縮機業務雖上半年毛利率僅 9.46%,但隨高價值產品放量,獲利改善可期。
從汽車零件龍頭到人形機器人螺桿新勢力,北特科技正以科技為矛、產能為盾,在產業升級浪潮中開啟第二成長曲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