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過熱?貝萊德說「還早」2030年全球ETF翻倍成長至30兆美元 主動式ETF將佔4兆
鉅亨網記者張韶雯 台北
全球最大 ETF 發行公司貝萊德 iShares 積極開發本地市場,貝萊德 iShares 股票產品策略亞太區主管吳宇熙今(9)日指出,全球經濟正面臨多項結構性轉變與宏觀挑戰,反而為 ETF 市場創造了更多機會。他預估,全球 ETF 市場規模將在 2030 年達到 30 兆美元,較目前的近 15 兆美元翻倍成長,亞太地區更是增長最快的區域,過去十年成長率高達十倍,同時主動型 ETF 市場規模將在 2030 年達到 4 兆美元。

吳宇熙表示,ETF 市場的快速擴張,來自於投資者行為與產品設計的演進。現今投資人不再僅以被動或主動型區分 ETF,而是更靈活地運用 ETF 捕捉特定產業、主題或因子型投資機會。例如,AI 產業的爆發與人口老化趨勢,皆成為推動主題型 ETF 需求的「兆級趨勢」。此外,ETF 也成為進入新興市場的重要工具,尤其在印度等地,ETF 提供了簡便且透明的投資管道。
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重組亦深刻影響 ETF 資金流向。吳宇熙指出,美國政策鼓勵產業鏈回流本土,推動工業部門發展,軍工產業因此成為資金流入焦點。全球供應鏈則逐步轉移至印度,使其成為中長期具潛力的市場。這些變化不僅改變了產業結構,也重塑了 ETF 的投資主題。
債券 ETF 的普及則改變了傳統債券市場的投資方式。吳宇熙認為,債券 ETF 提供更高的透明度與流動性,讓個人與機構投資者能更有效率地參與市場。即使在降息預期下,股票 ETF 仍吸引大量資金流入,而債券 ETF 則成為資金暫時停泊的工具,特別是短天期美國國債,投資人視其為現金部位,等待更佳進場時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新興資產類別的制度化也是 ETF 市場的重要推力。吳宇熙提到,實體比特幣與以太幣 ETF 的出現,代表投資人對數位資產的需求日益增加,並尋求受監管的投資管道。透過 ETF 投資加密資產,不僅能降低交易所與託管風險,也能享有更高的安全性與透明度。穩定幣的發展與相關法案的推動,預期將進一步刺激區塊鏈技術與以太幣的需求。
主動型 ETF 的崛起則是另一項重要趨勢。自 2019 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通過 ETF 法規後,主動型 ETF 快速成長,台灣市場也開始開放相關產品。吳宇熙預估,主動型 ETF 市場規模將在 2030 年達到 4 兆美元。這類產品結合主動投資策略與 ETF 的流動性與透明度,成為投資人追求超額報酬的新選擇。
- 關稅戰火燒進外匯市場,投資人如何突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