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市場結構性轉變 專家預測:價格將迎來世代性突破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對於長期以來因白銀價格多次上漲後又回落而感到失望的投資者來說,一位頂尖的業界內部人士提出了強有力的論點:目前的白銀市場已經發生了根本性且結構性的轉變。

前白銀協會主席及赫克拉礦業 (Hecla Mining) 已退休執行長 Phil Baker 指出,當前的市場與 2011 年和 2020 年的上漲失敗截然不同,其關鍵差異在於前所未見的多年供應赤字,以及投資者心態的深刻轉變。
持續多年的供應赤字是核心驅動力
Baker 在接受 Kitco News 的獨家專訪時強調,與過去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市場已連續 4 年處於供應赤字狀態,而現在正進入第 5 年。他形容,這種赤字是由「永不滿足」的實物需求,與極度受限的供應鏈之間的矛盾所驅動。
Baker 具體解釋了供需失衡的數據:「全球每年的需求量約為 12 億盎司,而來自礦山的供應量僅約 8 億盎司」。即使加上回收銀所提供的約 1.5 億盎司,也遠遠無法填補這個巨大的缺口。這種持續的供需失衡為白銀價格的長期上漲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Baker「這次不一樣」論點的另一個重要支柱,是實物白銀買家行為模式的改變。他指出,新數據顯示,繼承了白銀資產的後代不再像過去那樣急於將其變現。他解釋道:「現在的情況似乎是,那些繼承者選擇繼續持有白銀,使其成為一種人們願意保留的長期世代性資產」。
這種趨勢在美國的退休金帳戶中也清晰可見。過去,投資者可能只會一次性地將白銀放入他們的個人退休帳戶 (IRA) 中,但現在他們正持續地增加其持有量。這種從短期交易到長期持有的轉變,為市場提供了穩定的需求來源。
Baker 近期造訪澳洲伯斯鑄幣廠 (Perth Mint) 的經歷,也為強勁的實物需求提供了第一手證據。
他回報說:「他們 (鑄幣廠) 表示,過去五年來的需求量超過了該鑄幣廠歷史上任何時期」。全球市場的緊張程度也體現於,現在需要從美洲的礦山運送精礦,才能滿足地球另一端對銀幣的需求。
供應瓶頸與價格「衝擊」預期
儘管近期有數據顯示伯斯鑄幣廠 8 月份的白銀銷量降至 8 個月低點,Baker 對此並不擔心。他反駁道:「每個月的情況都會變化,這對長期趨勢不一定有實質意義」,並以該鑄幣廠近期的擴建工程為例,證明市場對持續需求的信心。
在供應方面,Baker 重申了他先前在 6 月提出的觀點:全球已在 2016 年達到「白銀產量高峰」。他解釋說:「銀礦的規模普遍較小,因此沒有能力大規模擴大產量」。
Baker 相信,所有這些因素——持續的供應赤字、投資者持有心態的轉變以及供應鏈的限制——最終將導致白銀價格的急劇重估。他先前曾預測價格可能「非常迅速地」出現「5 美元到 30 美元」的價格衝擊。
在這次訪談中,他進一步闡述了其長期觀點:「我認為白銀的表現將繼續超越黃金,使金銀價格比接近 60 到 70 的範圍」。他補充說:「這意味著白銀價格將會超過 50 美元」。
最後,他做出了一個更大膽的預測:「在某個時間點,你將會看到白銀價格的急劇上漲…… 它絕對會顯著高於我們過去所見的 50 美元。」
- 關稅震撼來襲!9/17揭密投資突圍之道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