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安心退休,卻困在套牢?投資三大錯誤要避開
永誠資產管理處
隨著台灣即將在 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比將突破兩成,退休族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退休金與儲蓄的進場,帶動市場活絡,但也暴露了許多高齡投資人普遍存在的盲點。對於已無穩定薪資來源的族群來說,投資的核心不只是追求報酬,而更應聚焦於風險控管與資產配置。退休族雖有豐富人生經驗,但在投資市場上卻常因觀念落差與風險承受度不足,陷入不必要的財務困境。對於已無穩定薪資來源的退休族而言,投資的關鍵不在追逐暴利,而是確保資產能長久支撐生活。核心目標應放在風險控管與合理配置,並避免掉入常見的錯誤操作。
以下三大陷阱,正是退休族在投資時最需要警惕與修正的地方:

陷阱一:把套牢當成存股
許多年長投資人最常見的心態,是在股價下跌後拒絕認賠,反而將被套住的股票「自我安慰」為長期投資或存股。這樣的做法,實際上等同於讓資金長期被困在低效率標的,既無法創造現金流,又錯過其他可能更具潛力的投資機會。真正的存股應該是基於企業基本面與長期成長性,而非源自於無奈的等待。
陷阱二:依舊停留在舊時代的選股思維
在過去二、三十年間,許多傳統藍籌股被視為「穩健定存股」,長輩們習慣以台塑、中鋼等產業龍頭作為投資核心。然而隨著國際競爭、環保政策、碳費制度與能源轉型的推動,這些企業的獲利能力與市場地位早已不如以往。若仍以過往的眼光選股,不僅難以達成穩健報酬,甚至可能承受劇烈虧損。
陷阱三:投資自己不了解的商品
另一個常見問題,是高齡投資人容易受到親友或社群群組影響,盲目追隨「明牌」。這些標的往往缺乏基本面支撐,甚至是短期投機操作。近年來部分高股息 ETF 熱潮便是案例之一,不少商品表面上標榜高配息,但實際是透過本金挪移來製造收益假象,看似現金流穩定,卻犧牲了長期資本成長的空間。若沒有深入理解,就將退休金投入其中,風險遠大於表面數字所顯示。
為何高齡投資人需要不同策略?
年輕投資人即使遭遇市場波動,仍可仰賴薪資收入與時間彌補損失。但高齡投資者一旦大幅虧損,往往難以再靠現金流修復資產缺口。這意味著投資策略的重點應從「追求高報酬」轉向「避免重大損失」,並確保退休生活能穩定支應。換句話說,穩健與耐震,才是高齡投資最重要的核心。
穩健資產配置:進可攻,退可守
一個常見的經驗法則是:風險性資產比例不應超過(100-年齡)%。例如 65 歲投資人,高風險資產最好控制在三成左右,其餘則配置在能帶來穩定收益的工具。
在實務操作上,可以考慮:
→股債平衡:透過股債各半組合,分散市場波動。
→收益導向:挑選低波動股票或高股息 ETF,建立穩定現金流。
→彈性保留:少部分資金可配置於成長型標的,但必須嚴格設立停利與停損機制。
如此一來,投資組合既能享受市場上漲的機會,也能在下跌時保持防守,避免退休資本遭受重大侵蝕。
結語:投資的本質是守住生活品質
對退休族而言,投資的目的不應只是「賺更多」,而是「守住生活品質」。避免將「套牢」合理化為「存股」、調整過時的選股習慣,以及投資自己真正理解的商品,才能確保資產的安全性。透過進可攻、退可守的配置策略,才能在市場波動中安然前行,為退休生活建立真正的財務保障。
(撰文者:永誠資產管理處 財顧團隊)
填寫永誠資產管理處表單
60 秒測試:退休不是終點,而是轉彎!你會轉去哪裡?
↓精彩影片
【智慧投資新時代!錢生生不息由我們引領!資產顧問和你聊|永誠國際 - 資產管理處】
「永誠資產管理處」是全台合法擁有金管字號的證券投資顧問公司中「唯一首創資產管理的部門」,20 年深耕專營台灣各大科技園區,以認真、誠信思維提供客戶服務,讓努力累積財富的你,也可貼身感受理財管家的 VIP 價值。
沒有代理金融商品,不以商品銷售出發,減少你的財務漏洞!從資產配置出發,透過「專案客製化」、「服務精緻化」、「獲利系統化」,你不需犧牲時間體力,就能感受到資產提升!
「卓越投資研究團隊」加「頂尖財務顧問團隊」共同與客戶締造里程碑
▪進一步了解資產管理處 https://www.ycam.com.tw/
本公司所分析個別有價證券僅供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 9/17兩大專家教你如何規劃投資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