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安股建造AI應用的防護罩
先探投資週刊

全球資安市場進入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成長周期,國際大廠併購頻傳,台灣資安概念股同步受惠「資安即國安」政策與企業轉型需求,展現長線投資潛力。
【文/吳旻蓁】
在過去二十年中,資安產業已經歷過數次成長浪潮。二○○○年代的第一波主要來自網際網路普及後的防毒軟體與防火牆需求,當時資安市場以封鎖病毒與木馬為核心。二○一○年代,行動裝置與雲端運算興起,使企業不得不重視雲端安全與端點防護。而二○二○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遠端辦公與數位轉型加速,使零信任架構成為焦點。如今,資安產業正站在另一個關鍵轉折點,受惠人工智慧(AI)的崛起,將再驅動資安市場成長。
根據 Precedence Research 報告,二四年全球AI資安市場規模達到二四八.二億美元,預期到三四年將突破一四六五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十九.四%;相較於整體資安市場 CAGR 約十三%的成長幅度,AI對資安市場的推動力明顯更為強勁。專家指出,這顯示資安已不是單純的被動防護工具,而是進入以AI為驅動核心的新階段。
AI成資安新引擎
進一步來看,AI成為資安新引擎,關鍵包括攻擊手法快速進化,舉凡勒索軟體、APT(進階持續性威脅)、深偽詐騙與AI生成釣魚郵件,使得傳統規則式防禦幾乎無法即時辨識;而AI能透過機器學習(ML)與自然語言處理(NLP),自動建立異常行為模型,即時偵測可疑流量,這對於銀行、電商與政府單位而言已成為必要條件。另外,數位轉型與雲端普及也帶來更多風險,因 IoT 裝置與 5G 網路讓數據傳輸更加分散,邊緣裝置數量暴增,傳統資安架構難以全面監管;對此,AI的價值在於能於龐大資料流中自動識別異常模式,實現邊緣即時防護,使資安從「防止已知威脅」升級到「預測未知威脅」。
再者,根據多份國際調查顯示,資安人才的缺口日益擴大,全球資安專業人員的缺口已超過數百萬人,企業難以依靠人力去處理爆炸性的威脅數據。在此情況下,AI透過自動化威脅偵測與智能回應,大幅減輕了專業人員的壓力,讓企業更有意願投入資安投資。
AI帶來的不僅是技術需求,鑑於AI時代資安風險升溫,企業對於資安需求也水漲船高。今年七月,美國資安大廠 Palo Alto Networks 宣布以約二五○億美元收購以色列資安商 CyberArk,正式進軍身份安全解決方案市場。因 CyberArk 專長於特權帳號與身分管理,正好補足了AI驅動下「帳號與權限」風險爆增的防線,藉此強化企業在AI代理快速導入時代下的權限與身份控管能力;而此項交易也成為近年金額最大的資安收購案之一。
國際大廠掀併購潮
除了 Palo Alto Networks 收購 CyberArk 外,Google Cloud 在今年三月也以高達三二○億美元現金收購雲端安全業者 Wiz;Cisco 以二八○億美元收購資料分析平台 Splunk 強化其資安布局;更早之前,像是美國私募股權和成長型資本公司 Thoma Bravo 則於二一年斥資一二三億美元買下電子郵件安全平台 Proofpoint,博通一九年以一○七億美元購入賽門鐵克(Symantec)企業安全部門。(全文未完)
來源:《先探投資週刊》2367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先探投資週刊》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