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N落幕!阿里「重新創業」 業務架構重建 高層大洗牌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日,阿里巴巴集團在其官網上宣布了業務架構的重大調整,重新劃分為四大部門:阿里巴巴中國電商集團、阿里國際數位商業集團、雲端智慧集團以及「所有其他」業務。

這項變動是在 2023 年 11 月,拼多多市值直逼阿里,引發市場熱議的背景下進行的。創辦人馬雲對此表示,「阿里會變,阿里會改」,顯示出公司在面對競爭壓力時的決心。
調整後,「餓了麼」與「淘寶閃購」整合為即時零售業務,納入中國電商集團,與淘寶、天貓、飛豬共同發展。同時,菜鳥集團和大文娛集團被重新歸類為「所有其他」分類,和釘釘、夸克、盒馬等業務整合。儘管此次業務板塊劃分並不代表組織架構的調整,內部匯報暫未發生變化,但這項舉措標誌著阿里巴巴「1+6+N」架構的正式退出歷史舞台。
回顧 2023 年 3 月,阿里巴巴啟動了「1+6+N」組織變革,時任董事會主席、執行長的張勇稱這是公司創辦 24 年來最重要的組織變革。在這項架構下,阿里設立 6 大業務集團和「N」家小型業務公司,並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 CEO 負責制,以提升組織的敏捷性和內部創新能力。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加速,阿里近兩年來多次強調集中精力,聚焦核心業務。
在此背景下,市場傳言阿里巴巴的「1+6+N」架構或將徹底解體或重建。
去年 11 月,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群正式成立,由淘寶天貓集團、國際數位商業集團、1688、閒魚等電商業務整合而來,均由蔣凡統領。今年 6 月又併入餓了麼和飛豬,雖然餓了麼和飛豬仍將維持公司化的管理模式,但在業務決策與執行方面,都會與電商事業群保持深度協同。此舉被視為阿里的新管理層有意淡化過往的分拆策略,轉而更加聚焦電商和 AI 等核心業務領域。
在 2025 財年年報中,阿里集團主席蔡崇信和執行長吳泳銘表示,阿里將聚焦電商和「AI + 雲端」兩大核心業務,成為驅動公司長期發展的引擎。根據財報,阿里在 2025 財年的營收達到 9,963.5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近 6%。電商業務(包括阿里國際)貢獻了 58.4% 的收入,阿里雲的營收佔比為 11.8%,仍處於成長階段。
這次業務架構調整不僅是阿里「聚焦」策略的落地,也意味著阿里將更集中資源,釋放生態協同的優勢。
近年來,「重新創業」成為阿里的高頻詞彙。阿里也一直處於頻繁的調整和改革之中。除了業務架構上的調整,還有企業策略和組織人員也都迎來大變動。為了給具備成長潛力的核心領域「輸血」,阿里巴巴大量剝離旗下非核心資產。
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阿里已經透過減持股份、出售資產等方式,回血現金資源超 200 億,為電商業務、雲智能、即時零售這三大核心戰場儲備了充足的彈藥。
阿里巴巴的高階管理團隊也經歷了一次顯著的換血。在最新發布的 2025 財年年報中,阿里合夥人名單出現了巨大的變動,退出的合夥人數量高達 9 位,其中包括曾經的重要高管張勇、彭蕾、戴珊等元老。

39 歲的電商事業群 CEO 蔣凡則重新殺回權力中心,取代「阿里十八羅漢」之一的彭蕾,成為除創始人馬雲、集團董事長蔡崇信、集團 CEO 吳泳銘、集團執行副總裁邵曉鋒之外的第五位合夥人委員會成員,同時也是所有合夥人裡最年輕的一位。
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時,阿里巴巴正在積極尋求變革,力求在網路產業的下半場保持競爭力。馬雲曾提到,企業在逆境中更容易誕生偉大的成就,阿里巴巴正是希望透過技術創新和業務調整來應對當前的挑戰。
- 關稅戰背後的經濟動能關鍵在?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