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智慧眼鏡進入爆發前夜,Meta與Google卡位戰升溫,台廠供應鏈迎接下一波成長動能:玉晶光、亞光、鴻海、宏達電、聯發科

鉅亨研報


隨著 Meta 與 Google 加快智慧眼鏡與 AI 整合腳步,穿戴裝置正走向虛實融合的新紀元,市場結構轉變、品牌與技術卡位戰升溫,台廠供應鏈因光學、晶片與模組技術掌握,迎來下一波成長契機。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智慧眼鏡進入爆發前夜,Meta與Google卡位戰升溫,台廠供應鏈迎接下一波成長動能:玉晶光、亞光、鴻海、宏達電、聯發科(圖:shutterstock)

〈高階功能加持,智慧眼鏡邁入應用擴散期〉


智慧眼鏡現階段多以高階配置與創新功能吸引特定科技愛好者或專業應用族群,隨著 AI 語音助理、沉浸式互動體驗、虛實整合等技術日趨成熟,市場開始走向平台整合,特別是在 MR 混合實境與 AR 顯示技術的突破下,未來產品將更貼近日常生活使用情境,並進逐漸聚焦企業培訓、工業設計與醫療等高階應用場域。

根據 IDC 最新報告,雖然 2025 年 AR/VR 頭戴裝置整體出貨量可能因新品時程遞延而年減 12%,但 2026 年起可望強勢反彈,年增率達 87%,2025 至 2029 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38.6%,目前 Meta 仍穩居市占龍頭(50.8%),其次為 XREAL 與 Viture 等新興品牌,顯示設計創新與使用者體驗已成為競爭關鍵。

〈科技巨頭搶攻智慧眼鏡市場〉

Meta 近年積極布局 AR 平台生態圈,近期斥資 35 億美元取得 EssilorLuxottica 約 3% 股權,與全球最大眼鏡製造商合作,推動 AI 智慧眼鏡大眾化,旗下 Ray-Ban Meta 智慧眼鏡兼顧經典時尚與科技功能,高階原型機 Orion 則搭載 Micro LED 與碳化矽波導技術,具備全像顯示與手勢眼球追蹤等尖端技術,預計 2027 年量產,成為 AR 領域技術標竿。

Google 也重啟智慧眼鏡戰略,攜手三星、Gentle Monster 與 Warby Parker 合作推出整合 Gemini AI 助理的 Android XR 智慧眼鏡,新產品將以時尚外觀與 AI 語音互動作為賣點,針對日常通訊、導航、翻譯等應用場景進行優化,意圖扭轉過往 Google Glass 高價與設計不佳、不受青睞的局面。

立即填表體驗諮詢陳智霖分析師會員服務〉

APP 選股會員每月僅限額招收,名額有限,立即填表諮詢:https://lihi.cc/RFzlE/0823

台灣供應鏈掌握核心關鍵〉

智慧眼鏡的爆發力也帶動台灣供應鏈活躍,包括光學鏡頭、顯示模組、晶片、封裝測試與整機組裝等,構成完整供應生態系,玉晶光 (3406-TW) 聚焦光學鏡頭與設備開發,積極拓展 AR/VR 鏡頭市場,為 Meta 與 Apple 等國際品牌的重要合作夥伴,亞光 (3019-TW) 專長光學元件及手機相機鏡頭,布局 Metalens 與 AR/VR 創新技術,並與 LGIT 合作拓展車載與高階鏡頭應用,鴻海 (2317-TW) 目標打造重量約 50 克輕量化 AR 眼鏡,憑藉其整合製造能力與蘋果供應經驗,預視 2028 年 AR 智慧穿戴裝置複製 iPhone 的爆發性成長,搶佔整機與系統整合重要地位,其他像宏達電 (2498-TW)、瑞昱(2379-TW)、聯發科(2454-TW)、億光(2393-TW)、和碩(4938-TW) 等,也在晶片、顯示與組裝等環節深耕,形成完整供應鏈生態系。

全球智慧眼鏡市場正逐漸轉向成熟高階應用,未來幾年將由大廠主導結構明確的競爭格局,短期部分因新品延後量產出貨量略有下滑,但 2026 年起隨著 Meta、蘋果和 Google 新一代產品推進,市場將加速恢復爆發性成長,投資人可密切關注台灣優質供應鏈公司及科技巨頭創新動態,搶占智慧眼鏡市場轉折點前的佈局契機。記得要下載老師的 APP 接收最即時的分析資訊,也務必要鎖定智霖老師最新的直播,同時將影片分享出去喔!

最新影音 (請點影音上方標題至 Youtube 收視品質會更佳 - TW)

免費下載【陳智霖分析師 APP】,掌握第一手盤勢與選股資訊

忠實粉絲務必先完成填表申請,立即體驗每週精選操作名單、盤中到價盤中通知與即時策略更新,每週日晚上更提供信用籌碼觀察名單,協助你提前布局、避開風險。錯過下載,就可能錯過最佳進場時機!【陳智霖分析師 APP】立即下載:https://lihi.cc/rjzvj/0823

錢進熱線 02-2653-8299,立即邁向系統依據的股票操作。

文章來源:陳智霖分析師 / 凱旭投顧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