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穩定幣巨頭狂攬28億美元季度利潤 各家支付巨頭也心動 騰訊為何沒行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 年第二季度,加密貨幣市場迎來了「隱形王者」Circle(USDC 發行商)和 Tether(USDT 發行商)的亮眼財報,兩家公司都展現了強勁的成長勢頭。 Circle 的營收年增 35%,達到了 2.1 億美元,而 Tether 的淨利則飆升 40%,突破了 28 億美元。這些業績不僅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更在全球支付圈引發了廣泛關注。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圖:REUTERS/TPG)

Circle(CRCL-US) 的成功主要歸功於其在跨國支付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的滲透,USDC 的流通量突破了 400 億美元,其中 60% 的成長來自亞太市場。


Circle 執行長 Jeremy Allaire 表示:「這不是加密貨幣的泡沫,而是全球支付效率的革命。」值得注意的是,Circle 與美國政府的合作確保了每一枚 USDC 都有等值的美元儲備,這一做法吸引了許多傳統金融機構的參與,例如摩根大通在本季度增持了 10 億美元的 USDC 用於國際結算。

同時,Tether 的表現同樣驚人,其淨利潤高達 28 億美元,成為加密貨幣產業中最賺錢的公司。 Tether 的核心驅動是 USDT 的流通量突破了 1200 億美元,涵蓋了全球 80% 的穩定幣交易。

Tether 的季報顯示,其低成本擴張策略使得不依賴銀行系統,而是透過鏈上交易賺取手續費,每筆交易成本僅 0.1%。在拉丁美洲和東南亞,USDT 已成為日常支付的主要工具,例如在巴西,用戶用 USDT 購買商品的手續費僅為微信支付的 1/10。

穩定幣的收入暴增暴露了傳統支付系統的弱點:高成本和低效率。Circle 和 Tether 的平均交易成本在 0.1%-0.5% 之間,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平均費率則在 0.6%-1.2% 之間。更重要的是,穩定幣打破了國界,一筆跨境支付,Tether 能在 10 秒內完成,費用不到 1 美元,而傳統方式則需 2-3 天,費用高達 30 美元。這不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對傳統支付巨頭的「降維打擊」。

在 Circle 和 Tether 享受財務成長的同時,中國網路與支付領域的巨頭們也開始積極佈局穩定幣。螞蟻集團(支付寶母公司)透過 Alipay + 平台探索跨境支付解決方案,並與多家亞洲電子錢包供應商合作,涉及穩定幣和央行數位貨幣的應用場景測試。京東科技同樣在供應鏈金融和跨境貿易結算等領域深入探索區塊鏈技術,顯示出對穩定幣相關基礎設施的關注。

然而,在這股熱潮中,騰訊的身影卻顯得格外沉默。與支付寶和京東在穩定幣領域的頻繁動作相比,騰訊在公開層面尚未展現出同等規模的策略投入。騰訊在支付領域擁有微信支付這一超級入口,且在金融科技領域持續發力,其按兵不動的態度引發了許多猜測。

分析認為,騰訊可能出於合規優先的考慮,選擇更審慎的態度,等待更明確的政策訊號,以避免合規風險。此外,騰訊近期更加強調「降本增效」,可能將穩定幣這類高風險項目的優先順序暫時後置。

儘管如此,騰訊在區塊鏈底層技術和數位人民幣試點中的參與表明,其戰略重點可能更偏向於國內監管框架認可的央行數位貨幣和聯盟鏈應用,而非離岸穩定幣。騰訊的「靜默」或許是在進行深度研究、技術儲備,或探索更具自身特色的差異化路徑。

無論騰訊當前的考量如何,Circle 和 Tether 的財報,以及支付寶、京東等巨頭的積極佈局,都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號:穩定幣及其背後的區塊鏈支付網絡,已不再是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重塑全球資金流動方式的關鍵基礎設施。

對騰訊而言,其龐大的用戶基數和微信支付的強大生態是潛在優勢。然而,穩定幣的競爭是全球化、技術驅動且監管敏感的。在這個巨頭紛紛落子的棋盤上,騰訊如何評估穩定幣的戰略價值,並適時作出關鍵性佈局,將是其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全球穩定幣的盛宴已經開始,騰訊是否能緊握這張關鍵的「門票」,市場正在拭目以待。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