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陸持續加大反內捲力道!高盛:重啟企業獲利成長希望 若成功2027年獲利有望飆14%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近年來,產能過剩、激烈競爭與通緊困局相互交織,持續壓抑中國企業獲利,投資人對部分產業「無利成長」的擔憂不斷加劇。數據顯示,中國上市公司過去 10 年獲利成長 74%,雖跟實質 GDP 成長 76% 基本同步,但大幅落後於 106% 的名目 GDP 跟 115% 營收增幅。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陸持續加大反內捲力道!高盛:重啟企業獲利成長希望 若成功2027年獲利有望飆14%(圖:Shutterstock)

根據高盛 (GS-US) 建構的「內捲強度指數 (III)」,太陽能、電池、化工、水泥是內捲風險最高的行業,這些「內捲產業」貢獻全中國企業獲利的 9%,佔 MSCI 中國指數市值的 8%。


「反內捲」在去年 7 月首次出現在政治局會議中,相關部門今年來已針對 16 個產業採取 50 多項聚焦供給端和競爭秩序的行動。

相較於 2016-2018 年供給面改革,本次政策更著重產業自律、產能理性退出和公平競爭,涵蓋電商、汽車、太陽能、電池、上游大宗商品等領域,像是太陽能產業監理介入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後產能退出,水泥業要求企業實際產能與備案產能一致並整治過剩產能,汽車業 17 家車廠也承諾將供應商付款週期大幅縮短。

若「反內捲」政策有效推進,中國企業獲利可望透過更有利的定價環境、更理性的資本開支和更健康的產業競爭格局這三個管道進行改善。

宏觀層面上,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每上升 1 個百分點,可能推動企業利潤成長 2 個百分點(不含金融業)。

按行業來看,若內捲產業利潤率回歸至 5 年中位數水平,到 2027 年這些行業利潤可能增長 53%,為整體市場盈利貢獻約 2 個百分點,且在樂觀情形下,市場獲利有望累計提升 14%,但獲利提振幅度受政策執行力等因素制約。

部分「反內捲」相關產業雖然近期跑贏市場,但水泥、太陽能、化學等產業估值仍低於正常水平,政策利多仍未充分反映在股價上。

高盛篩選出 20 檔涵蓋 10 個產業的「買進評等」標的,自上月中國中央財委會以來平均上漲 8%,未來兩年預期獲利複合成長率達 17%,產業龍頭如騰訊、阿里巴巴、寧德時代等也有望成為重要贏家。

高盛建議,投資人可關注高內捲風險但估值偏低的產業及具備整合優勢的龍頭企業,捕捉政策紅利機會。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