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美銀:超大型股主導市場的時代「可能已結束」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據《Yahoo Finance》周二 (19 日) 報導,過去十年,美股市場的漲勢幾乎全由最大型公司所帶動。但這個時代可能正走向終點。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美銀報告指大型股主導市場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圖:Shutterstock)

美銀 (BofA) 美股與量化策略主管 Savita Subramanian 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歷史顯示,大型股的權重優勢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但如果聯準會 (Fed) 的下一步行動是降息,而市場狀態指標正轉向復甦階段,我們認為這波行情可能接近尾聲。」

Subramanian 團隊的研究發現,自 2015 年以來,標普 500 指數中市值最大的 50 檔股票表現比大盤高出 73 個百分點。美銀指出,上一次出現類似大市值股票大幅領先的情況是在 1990 年代末期,隨後就是網路泡沫破裂。

在泡沫破滅後,市場出現重大轉向,由超大型成長股領漲轉為價值股和小型股在 2000 年代初期表現更佳。

Subramanian 認為,類似的趨勢轉變可能正臨近市場。

美銀的「狀態指標」(regime indicator) 將市場循環劃分為四個階段:復甦、中期循環、末期循環與下行。

該指標考量企業獲利修正、通膨數據與經濟成長預測等多項因素。目前的分析顯示,市場正從下行階段——有利擁有強大獲利能力與市占優勢的超大型股——轉向復甦階段。

Subramanian 寫道,「聯準會寬鬆往往伴隨著超大型股不再領漲,而較高的通膨應會支持標普 500 指數的表現擴散,超越防禦型與長期成長股。」

這樣的觀點,意味著主導市場的敘事可能出現重大轉變。

自 2022 年 10 月牛市啟動以來,大型科技股一直是美股明顯的贏家,人工智慧 (AI) 熱潮更推升了這波漲勢。2023 與 2024 年間,大部分時間都是由一小群科技股、所謂的「七巨頭」拉抬大盤。自今年 4 月的最新市場低點以來,情況同樣如此。

DataTrek Research 共同創辦人 Jessica Rabe 在 8 月 13 日的客戶報告中指出,標普 500 市值前 20 大股票自低點以來平均上漲 40.6%,遠超過大盤同期 27.9% 的漲幅。

這意味著,前 20 大權值股推升了大盤,而其餘 480 檔股票在相對表現上則成為「淨拖累」。

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輝達 (Nvidia)(NVDA-US) 自 4 月 9 日以來股價幾乎翻倍。

在標普 500 中跑贏大盤的股票幾乎都有 AI 成長題材,包括微軟 (MSFT-US)、蘋果 (AAPL-US)、亞馬遜 (AMZN-US)、Alphabet(GOOGL-US)、Meta(META-US)、以及 Palantir(PLTR-US)。

不過,近幾周市場表面下已經出現一些輪動跡象。小型股羅素 2000 指數自 2021 年以來未創新高,但 8 月份迄今已上漲約 6%,表現優於標普 500 約 3.5% 的漲幅。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