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還能漲多久?專家:未來行情是否延續 應重點關注「三頭牛」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近日,中國 A 股市場持續上行,上證指數 (SSEC) 成功突破「924 行情」高點並持續衝擊新高點,國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林榮雄表示,當前市場正處於流動性驅動向基本面驅動的關鍵轉型期,未來行情能否延續將取決於「水牛」、「基本面牛」和「新舊動能轉化牛」的轉化進程。

數據顯示,近期 A 股成交量較先前中樞放大逾 50%,從日均 1.2 兆元 (人民幣,下同) 躍升至 2 兆元以上,已具備流動性多頭市場的基礎條件,但林榮雄指出,儘管指數創新高,但量能尚未達到去年 10 月 8 日高點水平,若僅依賴流動性推動,滬指在 3700 點上方將面臨顯著上行壓力。
林榮雄說:「市場真正打開上行空間,需要觀察『水牛向』、『基本面牛』跟『新舊動能轉化牛』的實質性過渡,其中基本面改善信號可能要等到今年第四季至年底才會明朗。」
在族群配置上,林榮雄觀察到市場風格已發生重要轉變。他說:「當前投資主線正從傳統的『槓鈴策略』(銀行與微盤股兩端配置) 轉向『仿槓鈴超額』,資金開始向中間資產回擺。這一變化與十年期國債殖利率走勢密切相關。隨著殖利率結束陡峭下行進入震盪週期,2017 年『漂亮 50』、2020 年『茅指數』、2021 年『寧組合』等中間資產的重估進程已持續 1 到 2 年,預計超額收益仍將持續釋放。」
值得關注的是,本輪行情與去年「924 行情」存在資金結構呈現外資、保險、公募等多元共振態勢、政策認知隨著 AI、軍工、創新藥領域突破形成明確信心錨點,以及增量資金路徑透過「債轉股」等管道更為清晰等三大本質差異。
林榮雄特別指出,創業板指以近十年 40% 的估值分位及第一季超 15% 的獲利成長速度,仍是第三季核心配置方向。
對於後續市場演進,專家建議投資人專注於兩大路徑。若成功轉型「基本面牛」,出海品種及全球定價資源品將受益於外需改善。若維持流動性驅動,則港股科技股可能成為資金承接主力。其定價邏輯正從「分子端看國內、分母端看美元」轉向「產業邏輯主導」,可望成為中國權益市場新核心資產。
防禦策略方面,林榮雄認為,大盤調整 5% 以內無需過度操作,持股種類若具備明確產業趨勢及基本面支撐,回檔反而是加碼機會。
他特別提醒投資人必須立足產業理論與數據交叉驗證,在震盪慢牛中把握結構性機會,重點關注財政貨幣雙寬鬆下的「債轉股」增量資金動向,同時警惕偽成長陷阱。
市場專家普遍認為,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和產業升級深入推進,A 股可望在轉型陣痛期後迎來更高品質的慢牛行情。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