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低迷、信貸緊縮、消費不振:中國經濟現多重警訊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中國經濟 7 月顯著放緩,多項關鍵指標表現疲弱,顯示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及市場信心不足。儘管官方聲稱經濟在複雜外部環境和極端天氣下展現「韌性與活力」,但實際數據揭示了更為嚴峻的現實。

工業產出與投資顯著減速
7 月份,中國工業生產年增率由 6 月的 6.8% 放緩至 5.7%,創下 8 個月來的新低。固定資產投資亦顯著放緩,一月至 7 月僅增長 1.6%(上半年為 2.8%),而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期更同比減少 1.5%,減幅較上半年擴大。
ING 經濟學家 Lynne Song 指出,7 月中國經濟活動全面放緩,零售銷售、固定資產投資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達年內低點。
消費市場疲軟與節儉令影響
7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連續第二個月下降 0.14%,年增率放緩至 3.7%,為 7 個月低點。汽車銷售因鼓勵電動車換購的補貼效應減弱而下滑 1.5%,餐飲收入增速亦從五月超過 5% 的水準急劇放緩至約 1.1%。
分析認為,年輕人就業困難加劇了節約意識,同時政府對官員和公務員頒布的節儉令,特別是限制公務會餐提供高級菜餚和酒類,共同抑制了消費支出,導致餐廳銷售額下降。
房地產危機深化
房地產市場的長期低迷是經濟下行的關鍵因素。1 月至 7 月,房地產投資暴跌 12%,其中住宅投資減少近 11%。主要城市新建住房價格下跌 1.1%,市場長期低迷。
房市危機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持續,導致數十家開發商債務違約,數百萬人失業。由於大多數中國家庭的財富與房產緊密掛鉤,房市低迷嚴重抑制了消費支出,即使政府努力穩定市場,銷售依然疲軟。
信貸緊縮與就業隱憂
7 月銀行新增貸款額首次低於借款人還款額,此為 2005 年 7 月以來首見,其中家庭貸款 (消費者貸款和住房貸款) 下降尤為明顯。這反映出企業與家庭對經濟前景不安而謹慎壓縮債務,對大型設備投資和住宅購買變得更加審慎。7 月失業率從 5% 升至 5.2%,主要原因是大學畢業生開始尋找工作,年輕人就業情況惡化。
儘管失業保險基金支出大增 27%,但安全網不充分,許多失業者,尤其是零工族未獲保障,導致家庭節約意識難以消退。
外部環境與政府應對
儘管 7 月出口年增 7.2%,進口增速達 1 年來最快,部分是因企業趕在貿易戰休戰期間提前出貨所致。然而,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這種「提前出貨」的提振效應正減弱,並已開始影響工業生產。面對與美國長期持續的貿易摩擦,若再次爆發關稅上調大戰,將會打擊出口企業並惡化就業。部分製造商已轉向東南亞、非洲等市場以彌補在美業務損失。
面對經濟困境,政府於 8 月推出刺激消費措施,包括對消費者購買人民幣 5 萬元以下商品和汽車等部分高價商品產生的貸款提供利息補貼,為期一年,由中央及地方財政負擔銀行貸款利息的 1%。此舉旨在刺激家庭借貸,但其效果因就業隱憂而仍難以預測。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