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宇樹科技王興興:百萬機器人湧向工廠、人類飯碗將重新洗牌!

鉅亨網新聞中心


隨著「2025 世界機器人大會」持續吸引全球關注,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的觀點引發業界討論。他向媒體表示,未來幾年人形機器人的出貨量有望每年翻倍,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未來 2 至 3 年內年出貨量可能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台,顯示機器人產業正處於增長臨界點。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宇樹科技王興興:百萬機器人湧向工廠、人類飯碗將重新洗牌!(圖:Shutterstock)

王興興指出,當機器人逐步替代人類勞動,社會規則可能面臨重構。他提出國家可考慮按勞動價值向企業徵收機器人「出廠稅」的想法,例如企業的機器人進行農業生產,一部分產出可直接上繳國家。


這一概念超越傳統稅收框架,聚焦於機器人取代人力後的財富分配問題,也就是說,當機器人創造的價值遠超過其製造成本,如何公平分配這部分「無人工廠」的產出,將成為社會治理的新命題。

機器人技術瓶頸:大模型能力與架構挑戰

王興興指出,目前機器人落地的最大阻力不在硬體,而是在「大腦」,因為機器人大型語言模型能力仍有限,其發展水準約相當於 ChatGPT 發布前一到三年的階段,成為人形機器人快速更新的核心瓶頸。

同時,機器人現行的 VLA 模型(視覺-語言-動作)架構在動態環境中存在限制,純數據驅動方案雖受矚目,但實際部署到實體機器人後仍易出現性能偏差。

為此,宇樹科技就正在探索「小數據 + 高演算法」的技術路線,力求提升數據效率與泛化能力。

王興興表示,未來 2 至 5 年機器人技術重點將集中在端到端的具身智慧 AI 模型,尤其看好影片生成模型在機器人控制上的應用,認為為其「相對有望更快收斂」。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觀點得到了具身智慧領域最新進展的支持,例如端到端 AI 控制系統在 2024 年變得更為普遍,且影片生成模型如 VidMan 在機器人操控任務中取得了顯著成效等。

機器人落地挑戰:從展演到生產

2025 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充滿表演與競技,例如拳擊機器人、機器狗爬坡及點球挑戰,吸引觀眾目光。然而,王興興強調,機器人發展的關鍵挑戰,在於如何將其從展演場景轉向工廠生產線及家庭應用。

根據王興興,宇樹科技的長期目標是實現通用型 AI,解放人類雙手,釋放重複性勞動力。

王興興以電腦發展史類比機器人演進,他說:「早期電腦沒有圖形界面,也沒有 Word,需要工程師開發軟體,普通民眾才能使用;機器人也是如此,而這是需要時間的。」

宇樹科技創業理念與上市規劃

面對 AI 領域的激烈競爭,王興興提出「AI 領域的邏輯並非資源為王」的顛覆性觀點,認為資金或人力並非決定企業成就的唯一因素,中小團隊同樣可以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宇樹科技已啟動科創板上市輔導,王興興將其比喻為「高考」,認為上市是企業管理與運營成熟的階段性任務,而非終點。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