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達電AI眼鏡挑戰Meta全球霸主地位 本土優勢與全球布局成關鍵
鉅亨網記者吳承諦 台北
VR 軟硬體整合商宏達電 (2498-TW) 推出 VIVE Eagle 智慧眼鏡,9 月 1 日在台灣獨家上市,定價 15,600 元,瞄準快速成長的 AI 智慧眼鏡市場。面對 Meta 在全球市場 73% 的市占率,宏達電憑藉在地化優勢與技術實力,有機會在特定市場取得突破,但仍需克服價格與通路等挑戰。

宏達電具備顯著的技術優勢,副總裁黃昭穎表示,公司自研 VIVE AI 平台可串接 Google Gemini、OpenAI GPT 等多個語言模型,讓使用者自由切換。產品續航力達 36 小時,支援 10 分鐘充至 50% 的快充技術,並擁有獨特的漏音抑制與降噪技術,這些規格優於部分競品。
在地化策略成為差異化關鍵,VIVE Eagle 特別針對台灣人頭型設計,配備可調式鼻墊與鏡腳,並強化繁體中文語音辨識能力。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林東閔預估,十年內台灣智慧眼鏡總量將挑戰百萬級別,顯示本土市場潛力可觀。
資策會調查數據支持市場前景,54% 台灣消費者對 AR 眼鏡感興趣,67% 期待 AR 眼鏡結合 AI 助理功能。18 至 25 歲族群興趣度更高達 64%,顯示年輕世代對新科技接受度高,為宏達電提供良好的市場基礎。
生產製造能力構成競爭優勢,宏達電強調產品為「全台灣製造」,由桃園龜山廠負責生產。過去 VIVE Flow 輕巧版頭戴裝置的研發經驗,讓團隊累積豐富的穿戴裝置技術,能快速因應市場需求調整產能。
然而價格定位仍是主要挑戰,VIVE Eagle 售價約為 Meta Ray-Ban 眼鏡 299 美元的 1.7 倍。黃昭穎雖強調產品功能優勢明顯,但消費者是否願意支付溢價仍需市場驗證,資策會調查也顯示 38% 消費者認為價格是購買障礙。
全球市場布局速度需要加快,Meta 已將產品推向北美、西歐、印度等多個市場,而宏達電目前僅在台灣銷售。黃昭穎坦言各地頭型差異需要重新設計,建立當地服務體系也需時間,但強調一定會推向全球,亞洲市場可能優先。
通路覆蓋範圍有擴展空間,相較於 Meta 透過 Luxottica 龐大零售網絡的優勢,宏達電目前僅與台灣大哥大及 2020EYEShaus 合作。不過黃昭穎表示,公司正積極評估與更多眼鏡通路商合作的可能性。
產品迭代速度成為競爭重點,黃昭穎透露市場變化快速,可能數月就需更新產品。Meta 已推出 Oakley Meta 運動款眼鏡,顯示其產品線更為完整,宏達電需加快開發腳步,但公司表示已將智慧眼鏡定位為系列產品,未來將推出不同型號。
市場教育與品牌重塑並重,資策會調查顯示 48% 消費者對配戴智慧眼鏡不習慣。宏達電需投入資源進行市場教育,同時藉由成功的產品重建品牌形象,從過去的手機製造商轉型為創新穿戴裝置品牌。
另外,根據根據研調機構 Counterpoint 最新報告,2025 年上半年全球智慧眼鏡出貨量較去年同期成長 110%,其中 AI 智慧眼鏡占比達 78%,高於去年同期的 46%。Ray-Ban Meta AI 眼鏡出貨量年增超過 200%,主導市場成長,預估 2024 年至 2029 年間市場年複合成長率將超過 60%,若宏達電進展順利,仍有機會在下一波浪潮分食大餅。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帶量突破均線糾結
#動能指標上漲股
延伸閱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