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顛覆者到金融巨擘 Robinhood憑藉代幣化股票挑戰傳統華爾街
鉅亨網新聞中心
Robinhood(HOOD-US) 執行長特內夫 (Vlad Tenev) 堅信,散戶投資者在私人市場中錯失了「巨大機會」。他指出,當今「最有趣的升值和曝光機會」大多存在於私人市場,而美國散戶難以接觸這些機會,這是一個「巨大的悲劇」。Robinhood 正積極致力於解決此問題,目標是讓投資大眾化,填補資本市場中「最大的不平等和機會」。

羅賓漢的崛起:零佣金顛覆傳統券商
Robinhood 的旅程始於顛覆金融券商的收費模式。2013 年,特內夫與共同創辦人 Baiju Bhatt 發現,傳統券商向散戶收取每筆交易 10 至 25 美元的佣金,而對沖基金願意為高頻交易量付費。他們因此推出了操作簡單、富有趣味性的手機應用程式,取消了最低帳戶餘額要求和交易佣金,並以「讓投資大眾化」為口號推廣。
這項創新迅速獲得市場青睞,甚至在正式上線前,蘋果 App Store 上的預約用戶就已接近百萬。至 2019 年 9 月,嘉信理財等老牌券商也紛紛取消交易佣金,Robinhood 所倡導的「零佣金」模式從此成為行業新標準。
Robinhood 的市場表現令人矚目。其股價飆升至每股 111 美元的歷史新高,較去年上漲 384%,市值逼近 980 億美元,躋身全球最有價值公司前 250 強。
卓越的市場表現與成長動能
2024 年,Robinhood 營收近 30 億美元,利潤 14 億美元,託管資產達 2550 億美元,過去一年淨存款增長率高達 44%。在活躍或入金帳戶數量上,Robinhood 以 2600 萬的規模迅速逼近嘉信理財的 3700 萬,同時也是摩根士丹利旗下 E-Trade 的三倍、美林證券的六倍。
特內夫的個人財富也在一年內激增五倍,達到 61 億美元。
儘管 2021 年初因 GameStop「迷因股」事件,Robinhood 曾面臨監管風暴與公眾質疑,但這次經歷反而讓特內夫更加堅定地認為,美國股票交易體系落後、封閉且效率低下。他意識到,真正的價值在於實現全天候不間斷的交易,並開始思考將股票搬上區塊鏈的可能性。
面對美國監管機構對數位資產的審慎態度,Robinhood 的加密業務負責人 Johann Kerbrat 選擇在監管框架更為明確的歐洲展開實驗。
股票代幣化與加密業務全球佈局
自七月起,Robinhood 允許歐洲用戶交易基於區塊鏈的「股票代幣」,這些無投票權的金融衍生品可追蹤數百只美股及 ETF 價格,甚至包括 SpaceX 和 OpenAI 等未上市的科技巨頭。
這些交易免佣金,並支持每週五天、全天 24 小時不間斷交易。Robinhood 更是在打造自己的區塊鏈來支撐整個體系,堅信這項技術能夠擴展至全球任何司法轄區。然而,此舉也引發了對產品價值計算透明度及其安全性的擔憂。
除了加密貨幣和代幣化,Robinhood 正積極實施產品多元化策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包括個人退休帳戶 (IRA)、高收益儲蓄帳戶、提供 3% 返現的信用卡 (預約用戶已達 300 萬人)、按需配送現金的私人銀行服務,以及曾專屬於機構投資者的複雜期權工具。
此外,Robinhood 還推出了「Robinhood Strategies」人機協同智能投顧產品,瞄準 60 兆美元的美國財富管理市場,年管理費率僅為 0.25%。甚至,Robinhood 還秘密啟動了住房抵押貸款業務。這些舉措使 Robinhood 從過度依賴訂單流支付 (PFOF) 的單一模式,轉變為擁有十條業務線的「捕捉一切交易機會的萬能裝置」,預計每條業務線都將在兩年內實現超過 1 億美元的營收。
Robinhood 的 AI 願景
根據 Cerulli Associates 的預測,未來 20 年內,這一群體將繼承約 124 兆美元的資產,主要來自他們「嬰兒潮一代」的父母。特內夫深知用戶黏性是零售金融服務領域的關鍵力量,他認為 Robinhood 真正的護城河在於創業者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心態,他們的產品正是為渴望掌控自己財富的人量身打造。
在特內夫的藍圖中,人工智慧 (AI) 佔據核心地位。他堅信 Robinhood 最終將透過 AI 智能體復刻並提升高淨值家族理財室的服務,實現「口袋裡的家族理財室」這一願景。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