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台灣1-7月對美出口26年來首超中國大陸 AI需求成主要推手

鉅亨網新聞中心


根據財政部貿易統計,今年 1 至 7 月,台灣對美國出口額達到 975 億美元,年增幅高達 53.5%,不僅創下同期歷史新高,更在 26 年來首次超越對中國大陸 (含香港) 的 935 億美元出口額 (年增 14.3%)。這使得美國在台灣出口目的地中所占比例躍居首位,達 28.7%,略高於中國大陸的 27.5%。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台灣1-7月對美出口26年來首超中國大陸 AI需求成主要推手(圖:shutterstock)

這項歷史性逆轉的背後,主要動能來自於全球對人工智慧 (AI) 半導體的強勁需求,以及台灣政府推動出口目的地多樣化的政策。


近年來,美國市場對 AI 資料中心的大量投資,直接支撐了台灣高科技產品對美出口的激增。光是 7 月份,台灣伺服器等資訊通訊設備對美國的出口額便同比增長了 88%。這波 AI 熱潮不僅推升了出口總額,也使得台灣對美貿易順差呈現擴大趨勢,今年 1 至 7 月已達到 697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2.1 倍,甚至已超越 2024 年全年歷史紀錄。

過去,中國大陸曾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從 2000 年代中期至 2022 年,其占比約為 4 成。然而,自 2016 年民進黨政府上台後,為降低過度依賴風險,開始致力於分散出口目的地,鼓勵台商將組裝工廠撤回台灣,使得對美出口比重逐漸增加。

此外,部分企業為了因應美國未來可能上調關稅,也採取了提前出貨策略,進一步推升了近期的出口數字。

儘管出口表現亮眼,但潛在的美國關稅挑戰仍是未來的一大課題。美國已宣布對部分台灣商品課徵 20% 的關稅,且川普政府正討論對半導體產品加徵關稅,甚至曾提及高達 100% 的晶片關稅,儘管承諾若在美國設廠則免徵。此舉引發了外界對台灣企業競爭力的擔憂。

不過,台積電 (TSM-US)(2330-TW) 等大型企業在美國積極投資設廠,被市場解讀為正面訊號,此舉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嚴峻的關稅衝擊。然而,對於尚未承諾在美進行資本支出的企業而言,關稅影響仍存在不確定性。

台灣財政部預計,今年全年出口總額有望首度突破 5000 億美元,並可能調高第三季及 2025 年全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儘管未來可能因前置出貨活動趨緩而有所回調,且部分傳統產業及中型企業可能面臨 20% 關稅的壓力,但全球對 AI 需求的堅實力道,預計將持續支撐台灣的出口動能。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