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酷暑加劇稻米危機:史無前例高溫重創收成 政府急謀對策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持續飆升的氣溫和嚴重乾旱,讓日本的稻米危機進一步加重。

7 月,日本東北和北陸等主要稻米產區降雨量創近 80 年新低,本月日本多地氣溫屢創新高,甚至錄得攝氏 41.8 度,刷新日本最高溫紀錄。根據日本消防與災害管理廳的數據,今年夏季已有超過 53000 人因中暑送醫。
宮城大學名譽教授 Kazunuki Ohizumi 指出,由於酷熱與乾旱,今年的稻米產量和流通量「幾乎確定會減少」。農林水產省也表示,風險可能蔓延至其他地區。
美國農業部預計,日本 2025 年稻米產量約為 728 萬噸,這將是 2003 年以來的最小收成。去年的夏季酷熱已導致 2023 年稻米產量降至十餘年來最低點,並引發全國性危機。
日本米價較去年飆升約 50%,部分學校縮減午餐供米天數,餐廳和商店也調漲米飯菜餚價格。這不僅衝擊了家庭預算,也可能引發對執政的自由民主黨的更多批評。
儘管 Ohizumi 援引政府數據指出,若無極端天氣影響,因種植面積擴大,稻米產量本應增長約 8% 至 735 萬噸,但惡劣天氣已使作物產量前景充滿不確定性。
此外,東北地區的稻米農民正與椿象族群的意外激增搏鬥。異常高溫加劇了這種害蟲的繁殖,牠們會刺破稻米,導致變色和碎裂,嚴重威脅收成品質和數量。這對政府旨在提振國內稻米生產、應對未來短缺的新農業政策構成潛在挑戰。
為此,日本政府正積極應對。首相石破茂已打破數十年來的政策,鼓勵農民不設生產上限,提高稻米種植量。政府成立了專案小組,並出動灑水車幫助作物灌溉。
與此同時,北海道等過去被認為過冷的地區,現已成為重要的稻米產地,自 2018 年以來一直是日本第二大產區,單位面積產量甚至超越主要產區新潟縣。
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強調,政府將「以速度和危機感」應對高溫造成的損害,並為病蟲害防治和乾旱緩解提供支持。儘管全球米價因豐收而回落,日本的特殊情況使其米價仍可能繼續攀升。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