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週10倍的ZORA,內容幣的價值發現
BlockBeats 律動財經

編者按:
然而,這套看似進步的「創作者經濟」敘事,卻遭到 Toly 的猛烈抨擊。 Toly 直言 Zora 的內容幣系統是「換皮版的 meme 幣」,本質與 Solana 上大火的 Pump.fun 無異,但卻披上「賦能創作」的外衣,模糊了風險邊界。他指出,Zora 代幣的流動性來自鏈上 AMM(自動化做市商),交易波動性極高,散戶極易在價格劇烈波動中遭受損失,而所謂的「內容賦權」缺乏真實的權利結構——代幣持有者既沒有作品版權,也無廣告收入分成,甚至不能參與創作者收益決策。
Toly 更進一步質疑 Zora 內容為何不代表創作模式。他認為,NFT 的非同質性與有限供應更適合表達藝術或原創內容的稀缺性,且不具備流動性池崩盤的系統性風險。他警告說,將無保障的內容幣強行包裝為「鏈上資產」,只會將散戶變成高波動市場中的犧牲品,「內容代幣化若沒有護欄,就是披著理想主義敘事的投機陷阱」。
Jesse 則反駁稱,Zora 並非像 Pump.fun 那樣以漲跌為唯一邏輯,而是構建了一種可持續的創作者激勵結構。他強調,好的內容本身就能吸引關注與支持,內容幣模型能夠將這種關注力在鏈上結構中持續變現,推動長期參與者和內容生產者形成正向循環。他承認系統中確有高波動性風險,但強調這正是 Zora 設計中透過綁定曲線與協議參數試圖平衡的部分。
在這場爭論迅速升級的同時,ZORA 代幣的表現卻異常搶眼。 7 月 27 日,ZORA 價格短暫突破 0.1 美元,24 小時內漲幅達 67.35%,合約持股激增至 1.7 億美元,鏈上交易熱度飆升。不論是 Toly 所警惕的泡沫特徵,還是 Jesse 所描繪的協議升級方向,Zora 的代幣化模型已成為現實市場資金競逐的熱土。
以下為原文內容:
一開始的設想
一開始的設想
一開始的設想
但我們不是在押一個迷因幣,而是在押一個能高速迭代、並具備「鏈上註意力變現」能力的協議。
在過去幾年裡,ZORA 從一個簡單的鑄造平台,逐步演進為擁有獨立 L2 基礎設施的協議型產品,最終轉型為幫助創作者實現鏈上變現的消費級應用。
它早期就具備幾個鮮明特徵:
·快速迭代上線:支援 AI 生成內容、原生整合 USDC支付、行動端優先的使用者介面
·獨特的創作者幣模型,自帶病毒式傳播屬性
·明確可量化的協議收入機制
·團隊擁有深厚的產品與市場設計能力
其鏈上機制設計極為緊湊高效:
·創作者在平台上鑄造內容,粉絲透過購買其代幣進行支援
·所有交易流動性透過ZORA 代幣進行路由
·代幣以 ZORA 報價,並在 Uniswap v4 上進行交易
·每筆交易中,Zora Labs 抽取約 0.25% 的手化費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上課抽比特幣:現貨交易高手養成班開課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