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去年遍地開花 如今大規模倒店「俄羅斯商品館」退潮為何這麼快?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
曾經以藍底白字招牌、俄語歌曲吸引眼球的俄羅斯商品館,正經歷一場劇烈行業洗牌。

據《藍鯨新聞》報導,今年以來多地俄羅斯商品館迎來閉店潮,長沙、廣州、重慶、蘇州等地消費者說,住家附近開的各類俄羅斯商品館接連倒店。
7 月 21 日,在杭州武林路,武林鳳起城的外牆上仍然懸掛著俄羅斯商品館的巨型橫幅,上面寫著「正品俄貨」等鮮明標語,但原本開設俄羅斯商品館的位置,已經換了新店鋪。
位於杭州新天地購物中心 B1 的俄羅斯商品館也已經倒店,目前門店大門緊縮,店內貨架和商品已經全部清空。
商場工作人員說,這家店大約是 6 月底關門,之前銷量還好,今年以來生意下滑,慢慢可能就開不太下去了,合約沒到期就關了。
在杭州大悅城俄羅斯商品館,店內只有一名店員,沒有顧客。原本主推烘焙區域已經清空,門口展板上掛出 3.5 折起的促銷活動。
目前杭州仍有數家俄羅斯商品館在營業,但幾乎都是大力促銷清倉的狀態。
「現在這個風口已經過去了,客流量銳減。目前我店裡的貨都是買一送一處理,但還是很難賣。後面肯定也不再進貨了,好在我存貨不多,等清完這波庫存,我就準備轉型做其他生意。」安徽某俄羅斯商品館老闆老季坦言。
老季說:「我們店是去年 12 月初開的,前三個月日均營業額能達到(人民幣)7 萬,巔峰時期月營業額高達 60 萬,而現在一天都不到 2,000 元。算上人工、水電、裝修,總體是虧損的。」
不到一年,退潮為何這麼快?
許多路人受吸引進店,卻發現商品「含俄量」很低,大多是被「包裝」成俄羅斯進口貨的中國本土商品,輕信商戶宣傳的消費者將商品買回家後,才發現了貓膩。
目前由俄羅斯農業部、俄羅斯出口發展中心官方認定授權的俄羅斯國家館,在中國只有 4 家,分別位於上海、哈爾濱、成都和深圳。
有個別店鋪宣傳為「國家館」,使消費者誤以為具有官方背景;個別店鋪俄羅斯進口商品數量的比率過低,也自稱是「俄羅斯商品館」,誤導性較強。
今年 1 月,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此排查 47 家「俄羅斯商品館」,對個別店鋪責令停業。
杭州一家已倒店的俄羅斯商品館店長表示,去年年底以來,網上俄羅斯商品評價一邊倒指向負面,嚴重影響店裡生意,這是倒店主因。
新零售行業觀察人士鮑躍忠認為,俄羅斯商品賽道魚龍混雜,真假難辨,降低了消費者的信任度。
也有消費者說,俄羅斯商品館一時間開得太多。「剛開始買可能是覺得新鮮,越來越多之後,大家已經不覺得新鮮了,熱度就降下來了。」杭州郭女士說。還有消費者覺得,俄羅斯商品館內的商品售價普遍過高,「感覺自己被割韭菜了」。
- 從6月延至9月?市場重估聯準會降息節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