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發行存款代幣JPMD 具潛在利息收益 開啟「鏈上收益」新時代
鉅亨網新聞中心
摩根大通銀行 (JPM-US) 在 6 月時宣布推出名為 JPMD 的存款代幣,為其機構客戶提供創新的鏈上支付解決方案。這項產品與市場上常見的穩定幣不同,JPMD 直接錨定客戶在摩根大通的真實銀行存款,具備潛在利息收益,並預期享有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保護,迅速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摩根大通 CEO 傑米 · 戴蒙(Jamie Dimon)曾對穩定幣表達疑慮,認為其不如傳統支付方式直接。然而,他也強調,作為每日處理近 10 萬億美元交易的金融巨頭,摩根大通「必須積極參與」加密支付技術。這種看似矛盾的態度,實則揭示了傳統銀行在面對區塊鏈革命時,如何在戰略困境中尋求務實的創新路徑。
JPMD:銀行存款的數位化表達
JPMD 本質上是銀行存款的數位化表達,它直接連結摩根大通資產負債表上的銀行存款,將傳統銀行帳戶中的美元轉化為可編程的鏈上資產。這使得 JPMD 天然繼承了傳統存款的核心特徵:可計入銀行存款科目、享受潛在利息收益,並預計納入 FDIC 的保險覆蓋範圍。
在技術架構上,摩根大通選擇了 Coinbase 的 Base 區塊鏈作為 JPMD 的運作平台。Base 是一個基於以太坊的 Layer 2 解決方案,能夠實現次秒結算和全天候運作,突破了傳統銀行系統的時區限制。其高吞吐量和即時流動性支持,為機構資金管理提供了近乎即時的交易體驗。
在合規性設計上,JPMD 深度整合了銀行級風控系統,嵌入了嚴格的 KYC(了解你的客戶)和 AML(反洗錢)協議,要求所有參與機構必須通過摩根大通的監管審查。這種設計回應了全球監管機構對數位資產透明度的核心訴求。相較於摩根大通早期的私有鏈產品 JPM Coin,JPMD 部署在公共區塊鏈上,大幅提升了系統透明度和互通性,為未來接入更廣泛的金融生態奠定基礎。
代幣化存款:監管風暴下的折衷方案
在穩定幣監管風暴日益加劇之際,代幣化銀行存款作為一種折衷方案,正獲得全球監管機構的青睞。英格蘭銀行總裁安德魯 · 貝利(Andrew Bailey)明確表示,他更希望銀行提供傳統貨幣的數位版本,即代幣化存款,而非穩定幣。這種觀點可能代表了全球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等核心監管機構的共識。
監管機構偏好代幣化存款的原因在於其風險可控性。代幣化存款直接連結商業銀行負債,保留了傳統存款保險機制和債權人清償順序等保障架構。它在現有銀行監管體系內的兼容性,規避了創造全新監管範疇的複雜性。摩根大通的報告也指出,英國、歐洲與新加坡等主要經濟體監管機構,正將注意力從穩定幣轉向代幣化銀行存款,這源於監理者對貨幣單一性原則的堅持。
對商業銀行而言,代幣化存款同樣具有顯著吸引力。若銀行發行穩定幣,可能需將 100% 儲備存放於央行且不計息,進而削弱銀行的利差收入。相較之下,代幣化存款既能維持資產負債表規模,也能透過鏈上技術提升結算效率,更符合銀行的商業動機。
非技術實驗 而是策略性卡位
JPMD 絕非簡單的技術實驗,而是摩根大通在數位金融浪潮中的策略性卡位。透過這款產品,摩根大通在創新與合規、顛覆與延續之間找到了精妙平衡點。
首先,JPMD 有助於客戶鎖定與生態擴展。它目前僅針對摩根大通的機構客戶使用,在封閉環境中構建起數位金融的「試驗田」。這不僅滿足了大型機構對鏈上資金管理的需求,也避免了向公眾開放所帶來的監管複雜性。更重要的是,它強化了摩根大通作為機構數位金融門戶的地位。Base 區塊鏈的次秒結算能力,讓跨境支付效率發生質的飛躍,傳統 SWIFT 網路數日的結算週期相形見絀。
其次,JPMD 展現了摩根大通敏銳的監管嗅覺。在穩定幣監管風暴愈演愈烈之際,JPMD 選擇以代幣化存款形態出現,依托現有銀行牌照運營,天然符合監管框架,無需突破政策邊界。這種合規優勢在跨境場景中尤為突出,JPMD 透過將使用者身分與鏈上位址綁定,並藉助圖計算技術即時監控資金流動,解決了監管最關切的反洗錢挑戰。
最後,JPMD 是摩根大通未來金融基礎設施佈局的關鍵組件。摩根大通已搭建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涵蓋貝萊德、富達、倫交所等頭部機構。JPMD 成為連結通訊層(銀行間網路 Liink)、支付結算層(代幣化存款)與資產層(代幣化抵押品)的關鍵組件。
透過 Kinexys 區塊鏈部門開發的互通性功能,JPMD 致力於實現鏈上與鏈下基礎設施的無縫整合,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受監管負債網絡」(RLN)等跨銀行聯盟奠定基礎,使摩根大通在金融基礎設施世代更迭中佔據先機。
儘管 JPMD 代表傳統銀行的創新突破,其現實限制仍折射出代幣化存款路徑的內在限制。最顯著的限制在於生態封閉性,JPMD 的有效性高度依賴交易雙方均為摩根大通客戶,當涉及跨行或跨境支付時,其效率優勢便大幅縮水。此外,JPMD 雖代表摩根大通的存款債權,但它缺乏央行背書的法定貨幣地位。
更深層的矛盾在於金融體系碎片化風險。當各大銀行競相建構自己的數位資產網絡,由於網絡間互不聯通,可能造成流動性碎片化等新矛盾。這種擔憂已促使金融界探索跨銀行聯盟方案,但也暗示著區塊鏈去中心化理想與傳統金融集中化管理間的根本張力。
- 上課抽比特幣:現貨交易高手養成班開課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