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逾133兆!港資產管理規模創新高 專家:香港成為中國資本出海新橋頭堡 金融業迎第二春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香港證監會最新發布的《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顯示,這座國際金融中心正經歷一場靜默而深刻的變革。截至 2024 年底,香港資產管理規模攀升至 35.1 兆港元 (約 133.2 兆台幣),年增 13%,全年淨資金流入量更以 81% 的驚人增速達 7050 億港元,其中資產管理及基金顧問業務的淨流入暴增 5.7 倍至 3210 億港元,這些數字背後折射出香港金融市場正在發生的結構性轉變。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逾133兆!港資產管理規模創新高 專家:香港成為中國資本出海新橋頭堡 金融業迎第二春(圖:Shutterstock)

在產業生態方面,持有 9 號牌的資產管理機構數量年增 4%,總數達 2212 家,香港證監會認可基金的資產淨值更在今年 5 月逼近 2 兆港元 (約 7.59 兆台幣) 大關。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對此評價:「這份報告印證了香港市場的國際化特質,我們有信心在未來兩三年內,香港將成為全球最大跨境財富與資產管理樞紐。」


這一判斷並非空穴來風,當前的數據已經顯示出香港作為國際資本樞紐的強大生命力。

然而,香港經濟的復甦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旅遊業恢復緩慢、本地服務業承壓等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來自深圳低成本服務的競爭對傳統產業帶來不小壓力,但最引人注目的變化發生在金融領域,香港正從「引進來」戰略要地轉變為「走出去」的關鍵門戶。這種角色的轉變,可能成為啟動香港金融業的新引擎。

中國資本加速全球配置的趨勢愈發明顯。儘管儲蓄率下降,但中國經濟體量龐大,近 30% 的全球儲蓄比例意味著每年仍有約 4500 億美元的剩餘資本需要尋找投資出口。

跟過去主要透過主權資產累積不同的是,如今資本外流正從公共部門向私部門轉移,直接投資和組合投資佔比顯著提升。政策層面的支持也日益明顯,從「一帶一路」倡議到鼓勵企業「出海」,再到中國企業赴港上市潮,資本流動的動機已從國家戰略轉向市場化需求。

人民幣匯率環境的改善為資本出海創造了有利條件。過去一年裡,中國透過國營商業銀行大幅增持外國資產,離岸外匯掉期市場的干預方向也出現逆轉。決策層開始討論放寬私人資本流出限制,這些措施都反映出外匯管理政策的彈性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貿易順差持續擴大,但資本帳的流動已顯著變化,香港作為中介的角色也隨之轉變。這種轉變在香港的金融數據中已充分體現。

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外部資產和負債結構顯示,來自中國資金佔比顯著提升。儘管金融業佔 GDP 的比重下降,但隨著資本輸出規模的擴大,金融服務需求必將隨之成長。

站在歷史轉捩點上,香港正經歷著從「資本輸入樞紐」到「資本輸出樞紐」的質變。35.1 兆港元的資產管理規模既是輝煌成就的見證,也是未來發展的基石。

當中國資本加速全球化佈局,當國際投資者重新審視亞洲市場,香港憑藉自身獨特的制度優勢、成熟的金融市場和開放的國際視野,完全有條件在這場變革中贏得先機。這場靜默的金融轉型,將重新定義香港在全球經濟版圖中的地位。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