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閉門會議 談中國外賣市場千億補貼大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中國外賣市場,一場耗資千億的「史詩級商業戰爭」正激烈上演。美團 (03690-HK)、阿里巴巴 (09988-HK) 及京東 (09618-HK) 正為爭奪中國高達 40 兆人民幣的零售市場主導權。據傳,高盛於 17 日內部閉門會議特別討論了這一議題。

戰況升級:補貼狂潮席捲市場
這場戰役已從單純的「送餐」演變為即時零售與即時配送的「超級賽道」。最新數據顯示,美團單日訂單量已突破 8500 萬單,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緊追在後,峰值達 8000 萬單,而新入局的京東僅四個月內便將單日訂單量推升至 2000 萬至 2500 萬單。
巨額補貼是這場戰爭的關鍵策略,各方投入巨大:
• 美團:推出「神券」活動,雖訂單量創新高,但每單虧損約 2 至 3 元人民幣,最新報告甚至下調至 3 至 4 元。
• 阿里巴巴(餓了麼):整合淘寶流量,營銷投入高達千億級別,單季預計虧損 100 至 200 億元人民幣。
• 京東:為新入局外賣市場,年營銷費用高達 500 億元人民幣。
這場補貼戰使外賣市場規模迅速擴張,預計到 2026 年,外賣及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合計達到 4 兆元人民幣,遠超此前預期。巨頭們燒錢的邏輯很簡單:搶佔用戶心智與市場份額。雖短期犧牲利潤,但放眼長期,誰能掌握更多用戶,誰就可能成為最終贏家。
三大巨頭策略與表現:
• 美團:穩坐龍頭,勝在配送網絡。
憑藉全國最大的外賣配送網絡和用戶基礎,保持市場份額第一。儘管短期利潤會因補貼戰承壓,預計 2025 年第二季度利潤將下降 50% 以上,但美團仍是唯一有望長期盈利的玩家。
• 阿里巴巴:燒錢換流量,押注長期回報。
透過整合餓了麼和淘寶流量,試圖將外賣變成新的獲客渠道,成功提升淘寶日活躍用戶(DAU)10% 至 15%。短期內,阿里集團利潤可能下降 10% 至 20%,但若餓了麼能在中期實現盈利,將為阿里帶來新的增長點。
• 京東:後起之秀,潛力不可小覷
做為外賣市場的新玩家,憑藉「快」的品牌形象迅速崛起,短短四個月內日訂單量從零增長到 2000 萬至 2500 萬單,其中餐飲訂單佔比超過 80%。外賣業務不僅提升京東主站 DAU 達 40% 至 50%,還為自營電商帶來流量紅利。在三巨頭中,京東的估值最低,未來重估空間最大。
未來展望:誰是最終贏家?
這場外賣大戰短期看是「燒錢」,長期看則「燒出」更大的市場。預計 2026 年第一至第二季度,三家公司的虧損將逐步收窄,每股盈餘(EPS)有望恢復增長。未來市場格局可能更分散,美團的領先優勢可能縮小,而阿里和京東的份額有望提升。
投資者需密切關注以下關鍵觀察點:
- 利潤拐點:各公司何時能逐步收窄虧損並恢復 EPS 增長。
- 監管影響:近期「反內卷」呼聲高漲,可能會規範高額補貼行為,降低競爭烈度。
- 流量轉化效果:外賣業務是否能持續有效拉動主站 DAU,將決定各家投入的回報率。
報導稱,高盛分析師 Rono 指出,美團的穩固地位、阿里的流量整合、京東的潛力爆發,都為投資者提供了不同維度的機會。短期內建議關注 8 月業績披露後的股價波動;長期來看,京東的重估空間最大,阿里雲的 AI 故事值得期待,而美團仍是穩健之選。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