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今年最常做的一件事:撕報告!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反覆無常的政策影響下,華爾街策略師們正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撕報告」時代。過去一年,市場劇烈波動,使得股價預測的調整頻率遠超以往,成為業界的「家常便飯」。這不僅考驗著策略師們的應變能力,也引發了他們對自身判斷方式的深刻反省。

高盛 4 個月內四度修改美股目標價
以華爾街巨頭高盛集團為例,其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 David J. Kostin 的經歷,正是這波「撕報告」風潮的縮影。今年年初,在川普即將迎來第二次總統就職典禮之際,Kostin 對股市前景抱持樂觀態度,預測 2025 年底標普 500 指數將穩健上漲 11%,達到 6,500 點。
然而,這份預測很快便動搖了。川普上任後,市場先是經歷了 DeepSeek 的橫空出世,引發了對 AI 泡沫的質疑。隨後,川普在 4 月宣布實施 90 年來最嚴厲的關稅措施,導致標普 500 指數一度滑向熊市,衰退警告四起。但僅僅一週後,川普又突然改弦易轍,推出了「TACO 交易」,促使美股出現了 1980 年代以來最迅捷的 V 型反轉。
這些事件的快速展開和美股的來回轉向,讓 Kostin 在短短四個月內被迫四次調整了年底目標位預測。回顧過去十年,他平均每年也不過修正預測兩次,這凸顯了當前市場環境的極端不確定性。
截至本週二,標普 500 指數收在 6,243.76 點,年內漲幅約 6%。Kostin 目前預計該基準指數將在年底收於 6,600 點。但他坦言,鑑於川普的貿易政策遠未穩固,他仍可能需要隨時再次修改預測。
Kostin 在近期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不斷變化的關稅環境,為我們的獲利預測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然而,我們預計關稅的消化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大盤股公司中,在關稅稅率上調之前,其庫存似乎提供了某種緩衝。」
華爾街的普遍困境
Kostin 並非個例。去年 12 月,業界媒體追蹤的 19 位策略師平均預測,今年標普 500 指數將上漲 13% 至 6614 點。其中,奧本海默公司的 John Stoltzfus 甚至預測將大漲 21%,為當時華爾街的最高預測。即使是最悲觀的 Cantor Fitzgerald 的 Eric Johnston 也預期股指有 2% 的漲幅。
然而,到今年 5 月時,這些預測群體平均下調了他們的目標位多達 9 個百分點,其「變臉」速度甚至比 2020 年疫情爆發之初還要快。諷刺的是,到了 6 月伊始,許多人又轉回了看漲立場。這種頻繁的立場轉變,使得「撕報告」成為華爾街的日常寫照。
川普是主要「罪魁禍首」
顯然,導致華爾街機構年內頻繁「撕報告」的一個主要「罪魁禍首」,便是美國總統川普任內政策的時常顛倒。他的政策反覆無常,讓市場難以捉摸,使得傳統的預測模型面臨巨大挑戰。
在川普 2.0 時代,不少策略師們不得不修改他們建構預測模型的方式。例如,貝萊德公司的團隊曾短暫將其「戰術性」投資期從 6-12 個月縮短至 3 個月,理由是較短的時間框架能更好地反映美國股市面臨的壓力。
花旗集團歐洲及全球股票策略主管 Beata Manthey 也調整了預測方法,新增了戰爭和貿易政策對股票影響的衡量指標。經歷 4 月市場劇烈波動後,他們現在納入了「地緣政治風險溢價」,其中包括政策波動以及與衝突相關的波動性。
Manthey 的模型現在顯示,市場在反彈至紀錄高點後,對潛在的貿易衝擊過於樂觀。Manthey 指出,隨著華爾街預測普遍轉為看漲,這令人擔憂。花旗美國策略團隊在 6 月將標普 500 指數目標上調至 6,300 點,此前因川普的關稅衝擊而曾在 4 月將其下調了 11%。
預測頻失誤 分析師反思:是否「浮於表面」?
面對頻繁的預測失誤,一些業內人士開始自我反省:他們對於川普政策的判斷,是否經常太「浮於表面」?
前花旗策略師、業界資深人士 Robert Buckland 表示,華爾街預測者本應在預測中展現更多堅定性。他認為,他們的錯誤在於將川普關於關稅水準的表態太過當真。「大多數策略師年初時認為『要認真對待川普,但不要字面理解』,但他們並沒有堅持自己的立場——反而經常只透過字面理解了川普的表態。這就是他們陷入困境的原因。」Buckland 建議,在遇到像這樣的大變動時,搶先行動沒有優勢,而應選擇暫時保持沉默。他強調:「出錯本身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出錯後如何應對。」
儘管機構的預測時常被打臉,但 Ned Davis Research 美國股市首席策略師 Ed Clissold 依然認為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過程。他引用艾森豪威爾總統的話:「在準備作戰時,我總是發現計劃是無用的,但擬定計劃的過程依然必不可少。」
Clissold 指出,在對待預測時,他們持有類似的態度——預測是有用的思維過程,但他們也認識到在預測期內它們需要不斷調整。
川普政府的政策不確定性已徹底改變了華爾街的預測生態。策略師們正被迫以更靈活、更謹慎的態度應對市場,並不斷反思和調整他們的工作方法,以適應這個充滿變數的新常態。
- 市場震盪加劇,別怕進場!三大策略逆勢突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