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眼鏡與AI應用推動網路流量成長 2028年美國兩成人口擁有AR裝置
鉅亨網記者吳承諦 台北
愛立信今 (15) 日召開行動趨勢報告媒體聚會,愛立信台灣總經理周大企指出,AR 眼鏡等新型終端裝置與多模態生成式 AI 應用,正成為推動行動網路流量成長的兩大驅動因素,美國 2028 年將有 20% 人口擁有 AR 裝置,這類設備需要大量影像上傳至雲端運算,將大幅刺激對上行網路品質的需求。

全球 5G 獨立組網用戶數預計將從目前數量大幅成長至 2030 年的 37 億。愛立信預測,2030 年底將有 80% 的行動數據流量透過 5G 傳輸,其中獨立組網技術將成為電信商提供差異化服務的關鍵。
AI 應用流量成長主要來自兩大驅動因素,包括 AR 眼鏡等新型終端裝置,以及多模態生成式 AI 應用。報告預測,美國 2028 年將有 20% 人口擁有 AR 裝置,這類設備需要大量影像上傳至雲端運算,對上行網路品質要求極高。
在 AI 應用類型中,影音生成工具展現驚人的頻寬需求。以 InVideo 為例,該應用用戶每月平均流量達 500MB,相較 Gemini 等文字型 AI 的 9MB 用量高出 50 多倍,顯示影音類 AI 應用的巨大頻寬消耗。
愛立信技術團隊在矽谷實測 AR 眼鏡應用發現,年輕使用者透過影像上傳進行 AI 互動的效率,比傳統文字輸入方式快三倍。這種使用模式轉變將持續推動對高品質上行網路的需求。
5G 獨立組網技術已開始在專業應用領域展現價值。瑞典斯德哥爾摩體育場採用網路切片技術,讓攝影師在足球賽現場直接透過 5G 網路傳輸 4K 影像,無需傳統轉播車或固定線路。
丹麥哥本哈根電視台 TV2 更進一步建置全 5G 攝影棚,所有攝影機均透過 5G 連接,徹底告別傳統滿地線材的拍攝環境。導演可透過 API 直接控制多機位切換,實現前所未有的拍攝靈活度。
周大企表示,隨著個人化 AI 助手與對話式 AI 應用興起,超越傳統盡力而為模式的差異化連接將成為保障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台灣電信商已開始在特定領域測試差異化連接服務,預計未來一至兩年內推出商用 5G 獨立組網服務。
愛立信指出,AI 應用對網路延遲的要求同樣嚴苛。未來運算任務將由裝置端與網路端共同分擔,使網路的上行效能與延遲表現成為推動生成式 AI 應用普及的關鍵因素。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