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通勤僅2.5小時!中國時速6百公里超導磁浮列車亮相世界高鐵大會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綜合報導
由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和國際鐵路聯盟 (UIC) 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上周五 (11 日) 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下帷幕,此次大會主題為「高速鐵路:創新發展讓生活更美好」,為世界各國高速鐵路成果展示、技術交流、產業協同搭建了重要平台。

大會期間,由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研發的國內首輛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正式亮相。該列車採用高溫超導技術,透過列車自帶的超導磁鐵與軌道線圈之間形成強大磁力,達速後即可實現無接觸懸浮運行,最高運行時速達 600 公里,北京跟上海之間的行程有望壓縮 2.5 至 3 小時。
根據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資深工程師邵南介紹,超導電動高速磁浮透過車載超導磁鐵與軌道上的線圈相互作用,實現列車與軌道之間的無接觸運行。車輛低速運轉時,通過橡膠輪走行,達到 150 公里速度後,橡膠輪收起,車輛實現懸浮運行,可適用於地面、隧道等多種地形線路。
邵南表示,時速 600 公里的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速度快,懸浮導向間隙大、提速空間廣,具有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行駛速度高等優勢,可有效填補高鐵和飛機之間的速度空白,提高出行效率,改善出行體驗。目前,工程進展順利,第一階段的工程樣車已於 2024 年 7 月圓滿完成開發。
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主要利用車載超導磁鐵與軌道線圈間的電磁感應實現磁浮運行,具高效、安全、節能環保、智慧舒適的特性。
不過,交通運輸工具商業運作需通過安全檢驗,高速磁浮技術要走安全評估審核等系列流程,每台系統設備都要進行型式試驗和認證、安全評估和認證等工作。安全評估需從材料、系統結構設計等多面向綜合考量及嚴格認定。
談到營運定位,邵南表示,超導電動磁浮列車定位為幹線跨省大城市之間的點對點交通工具,作為現有網路的補充實施點到點運輸,「預計在 2000 公里以內填補高鐵與航空之間的速度空白」。
多位專家認為,高速磁浮線路更適合規模較大、有較多高端客流的都會群之間,距離較長綜合效益和優勢會更明顯,但目前離商業化營運還需很長時間,必須保障安全性,且未來票價可能高於高鐵。
在核心性能方面,超導電動高速磁浮列車核心在於車載高溫超導磁體,車體外殼採用高強度鋁合金與碳纖維複合材料,流線型車頭降低氣動阻力,懸浮架相容「雙模式」低速走行與高速懸浮需求。系統達到 GoA4 級無人駕駛標準,整合 5G 通訊與 AI 監控,並部署多重冗餘與電磁防護。
中國國鐵集團表示,磁浮車的集中展出見證了中國磁浮技術從理論研究到工程實踐的實力,彰顯了中國在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全產業鏈自主創新能力。隨著技術迭代優化,磁浮車有望在未來交通運輸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中國高鐵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現代化水準最高、營運場景最豐富的高鐵網,營業總里程達 4.8 萬公里,佔世界高鐵總里程 70% 以上,涵蓋全中國 97% 的 50 萬人口以上城市,形成完備成套的高鐵技術體系。
今年是世界鐵路誕生 200 周年,世界高鐵大會在北京舉辦,具有重要意義,充分彰顯中國在世界高速鐵路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內容豐富、亮點紛呈、參與廣泛,具有戰略性和前瞻性,將進一步促進世界各國高速鐵路合作交流,以創新發展賦能美好生活,為世界高速鐵路事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