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校AI精英活躍矽谷:高額薪酬與股權激勵引發全球人才競爭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當前人工智慧 (AI) 席捲全球的浪潮下,科技人才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兩極景象。

一方面,來自中國頂尖學府如清華、北大、上海交大、中科大等名校的 AI 精英,正以驚人的「轉會費」和天價薪酬席捲矽谷,紛紛晉身身價上億的超級明星,徹底改寫全球科技版圖。另一方面,廣大應屆畢業生,即使是頂尖 CS 專業出身,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魔咒,初級人才的發展空間被嚴重擠壓。
矽谷 AI 人才招募競爭白熱化
消息顯示,曾領銜蘋果基礎模型團隊的龐若鳴 (上海交通大學 CS 校友) 即將加入 Meta 超級智能團隊,並獲得每年數千萬美元的薪酬包。這股人才流動也促使矽谷各大公司紛紛加薪留人。
受 Meta 執行長祖克柏積極人才招募策略的影響,Google 員工的總體薪酬已漲到 90 多萬美元,甚至有畢業三年就達到百萬年薪的案例。
OpenAI 為應對人才競爭,儘管公開表示流失的並非核心員工,但已決定給部分員工加薪,甚至讓員工可能直接持有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與微軟持股比例相當。這意味著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股權激勵將進一步增加。
去年,OpenAI 的股權激勵成本已飆升五倍多,達到 44 億美元。該公司預計在 2025 年,員工激勵支出將與 AI 推理計算成本持平,各約 60 億美元。自 2021 年以來,OpenAI 已允許在職及離職員工出售高達 30 億美元的股權獎勵,顯示其在員工激勵方面投入巨資。
頂尖 AI 人才:全球稀缺資源
當前技術招聘市場已今非昔比。數據顯示,大科技公司對應屆生的招聘減少了 25%,初創公司也收緊入口,減少了 11%。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 2-10 年經驗的工程師成為熱門人選,而 AI / 機器學習工程師的薪資溢價更是達到 20%。入門級 AI/ML 工程師的中位數總薪酬達到 26.2 萬美元,資深職級工程師更是高達 44.5 萬美元。
然而,能進入 OpenAI、Anthropic 或 Jane Street 等頂尖 AI 公司並獲得年薪超過 40 萬美元的五年以上經驗工程師,在全球僅有數百人。招聘人員估計,全球只有幾百人具備開發尖端 AI 模型所需的數學、研究和工程經驗。這些公司大都只考慮從競爭對手公司招募人才,極少考慮外部人員,使得普通開發者和新畢業生難以進入。
Levels.fyi 共同創辧人 Zuhayeer Musa 解釋,對 AI 前沿公司而言,工程師是一項投資,若能更高效利用數十億美元的計算基礎設施,便值得高額薪酬。但對其他公司,程式設計師已開始被視為應削減的成本。
中國 AI 人才:名校背景依舊,高薪職位需求旺盛
中國 AI 技術人才也多出身名校。根據獵聘平台 2025 上半年的統計,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穩居前三,清華大學則排在第八位。
在留學歸國人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名列前茅。隨著 AI 持續快速發展,全行業對 AI 技術人才的需求同比暴漲了 39.48%。
薪資方面,AI 技術崗位 50 萬人民幣以上年薪的職位分佈最多,且同比增長最快,高達 44.42%。預計矽谷的這股漲薪潮,不久後將對中國 AI 市場產生影響。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