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來襲、工資下滑、經濟減速... 日本央行的三重考驗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日本銀行 (央行,BOJ) 正面臨艱鉅挑戰,在推動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同時,卻面臨內外交逼的困境,不但國內經濟成長減速,美國重稅也即將到來,而工資下滑讓日銀的挑戰更棘手。

日本 5 月實質工資比去年同期下降 2.9%,是 20 個月來最快下滑速度,跌幅比 4 月的 2% 擴大,也是連續第五個月下降,此數據凸顯出,即使薪資大幅提高,通膨仍吃掉日本民眾大部分的收入,也加深日銀升息的壓力。
日本工會今年春季爭取到 1991 年以來最大加薪幅度,日本工業聯合會 (Rengo) 上周表示,從 4 月起,成員的基本工資已經提高 5.25%。
但日本通膨連續三年高於日銀的 2% 目標,例如以最新數據剔除工資調整淨影響後,實質通膨率為 3.5%。
官方數據顯示,日本名目薪資雖自 2021 年 12 月以來每個月都上升,但經通膨調整後實質薪資卻在這 41 個月當中的超過 30 個月都呈現下滑。
日銀多次表示,只有在「良性循環」出現——也就是薪資上升帶來物價上漲的情況下——才能有條件升息,但眼前的經濟減速卻抑制了日銀緊縮的能力。
日本經濟第 1 季季減 0.2%,是一年來首次萎縮,反映出口下滑衝擊這個對貿易高度依賴的經濟體。
在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周一宣布對日本對等關稅從 24% 提高到 25%,若未來三周半的時間裡沒有達成協議,新關稅將從 8 月 1 日生效,讓出口面臨不小的壓力。
對日銀來說,未來應該升息以抑制通膨,還是應該按兵不動,以在關稅不確定性下繼續支持經濟成長?對此分析師看法不一。
三井住友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 Hirofumi Suzuki 表示,雖然 5 月的實質工資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暫時性的」,但整體而言,實質工資仍難以成長,這可能導致消費放緩,進一步壓抑經濟擴張。
他指出,實質薪資成長停滯,代表日銀盼望看到的「良性循環」沒有預期中強勁,這可能成為延後升息的因素之一。
相較之下,Monex 集團顧問董事 Jesper Koll 則認為,當前通膨上升速度比工資快,反而會強化日銀總裁植田和男升息的決心。
他指出,由於日本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中有三分之一直接受到進口價格影響,因此透過升息將可帶動日元升值,有助降低進口型通膨,等於立即提升民眾的購買力。
瑞穗證券董事總經理 Vishnu Varathan 則給出簡單扼要的建議:「日銀最理想的策略,可能是什麼都不做。」他認為,靜觀其變、不採取行動以維持偏向緊縮的立場,是因應美國 8 月起可能對日本進口產品加徵 25% 關稅的最佳做法。雖然,日銀可能要等到很久以後才會真的升息。
Varathan 說,日銀此時「應該退後,而不是介入」,因為考量到貨幣緊縮可能抑制內需,日銀恐怕已經沒有再升息的空間。
植田和男上個月表示,他有信心日本經濟可以承受美國關稅帶來的壓力,並補充說,薪資與物價的上升循環不會被打斷。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