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8/1全面生效!亞洲各國稅率走向分歧 經濟轉向「由外而內」將成主流
鉅亨網記者張韶雯 台北
美國總統川普下最後通牒,將於台灣時間 8 日凌晨起前正式通知各國即將調升的關稅稅率,自 8 月 1 日正式生效。關稅政策使亞洲地區前景明顯分歧,長遠來看,亞洲國家將擺脫出口驅動型策略,逐漸轉向國內和區域內需。上半年亞洲股市上漲 5.5%,展望下半年可望受惠於關稅達成協議,在不確定因素散去後,亞股有機會持續走升。

根據《7 月市場展望 Barometer:股市漸入平穩期》一文,瑞士百達資產管理將全球股票評級上調至「中性」,受惠於利率下降和新興市場的強勁成長趨勢 。儘管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增加,但新興市場擁有最好的成長潛力,特別是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 。
美國貿易與關稅政策對亞洲市場的影響顯著,亞洲各國需採取「多元化策略」以應對波動加劇的局面。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認為,展望下半年,美元走弱的趨勢可能持續,全球金融市場在動盪的上半年結束時,風險性資產出現反彈,標普 500 指數創歷史新高,科技股也大幅反彈。相對新興市場股票表現強勁,尤其亞洲股市上漲 5.5%,下半年可望受惠於關稅達成協議,亞股有機會持續走升。
儘管美國已對多個亞洲經濟體施行 90 天關稅暫緩政令,但在進行雙邊談判時,仍保留對製藥、汽車、半導體等特定產業加徵關稅選項。
富達國際亞洲經濟學家劉培乾表示,由於疫後美國財政刺激政策推高消費需求,使其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市場,使亞洲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持續擴大 。
隨著美國在供應鏈尋求「可靠盟友」策略,中國大陸也積極開拓包括內地市場在內的多元化出口管道。劉培乾指出,很多亞洲經濟體多為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前景很大程度依賴全球需求復甦,和最終的平均關稅水準 。
劉培乾認為,越南、馬來西亞、泰國以及韓國等國家對關稅的大幅上漲尤其敏感,因為製造業和貿易是其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相反,印度、日本和菲律賓,更傾向將重心轉向內需,來應對這些挑戰。
比起共同合作改善全球和區域貿易秩序,亞洲各國更可能為達成較低關稅,而各自向美國做出不同讓步,最終導致亞洲各地出現不同程度分化,加上小型開放經濟體的競爭優勢各有不同,採用的談判策略也可能有差異 。
劉培乾舉例,日本可能會透過開放其農業市場和適度增加國防支出來換取降低汽車關稅。另一方面,越南可能將談判重點放在轉運和改道運輸問題,同時爭取降低對等關稅,儘管現階段仍不確定會達成哪些具體協議,但不可避免的是,各國會為爭取各自最好的關稅優惠,勢將「各自為政」而走向分歧。
- 以伊衝突看懂局勢,掌握搶進關鍵>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