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半年跌逾10% 貝森特:不影響全球地位 人民幣和歐元難取代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美國上半年貶值逾 11%,創下 50 多年來最差同期紀錄,對此美國財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周四 (3 日) 受訪時捍衛美元地位,表示美元貶值不影響在全球的準備貨幣地位,人民幣和歐元難以望其項背。

貝森特接受彭博電視專訪時說:「美元的價格和強美元政策無關。強美元政策指的是,我們做的事情是為了確保美元長期而言仍是全世界的準備貨幣。」他強調,川普政府的確正在採取此措施。
美元今年初到本周共貶值近 11%,寫下最差 1973 年最差上半年紀錄,主要反映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打擊經濟成長,並激怒長期以來把錢投到美國的盟友。
但貝森特說,共和黨的「大而美」法案將為經濟成長奠定基礎,「我們正在抑制通膨,讓美國成為全球資金最佳去處,我認為這會持續發生。」
中國和歐洲官員今年都曾對美元提出質疑,認為全球金融體系可能出現一個脫離長期仰賴美元的機會。
但貝森特對這種可能性提出挑戰,他說:「以為人民幣可以發揮全球作用『完全是謬論』。這是種無法兌換的貨幣,要怎麼成為準備貨幣?他們還有 14 億人想把錢搬出中國。」
貝森特在數十年的避險基金生涯中專精於外匯,他說,準備貨幣的必要條件是可以自由交易,但中國仍實施資本管制。
至於歐元,貝森特認為有另一個問題。他說:「我有一天聽到我的朋友、歐洲央行 (ECB) 總裁拉加德說,全球歐元的時刻或許到了。但我可以告訴你,如果歐元升到 1.20 美元,歐洲人就會抱怨歐元太強了。」
一國貨幣升值,通常會削弱出口競爭力,過往當歐元突然轉強,有時會促使 ECB 官員警告波動過大。
貝森特說,「他們應該對謹慎一點。在美國,我們理解到作為主背貨幣所伴隨的責任」,並建議決策官員應在美元走強時容忍。
他還說,自二戰以來,美元多次被預測做為準備貨幣的地位將終結,「而我認為,這種懷疑論再一次證明是錯誤的」。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