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腳麻了嗎?中國A股持續震盪盤整缺上漲動能 但「這類股」卻飆逾2成創史高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腳麻了嗎?中國A股持續震盪整理欠缺上漲動能 但「這類股」卻創歷史新高 (圖:Shutterstock)

今年 A 股市場再度上演「兩樣情」的戲碼,一邊是上證指數 (SSEC) 在 3200 到 3400 點區間反覆震盪,而市值相對較小的微盤股指數今年迄今卻上漲 23.04% 創歷史新高,北證 50 更一度突破歷史新高,今年迄今漲幅達 32%。

與此同時,萬得銀行指數今年迄今上漲 9%,與市場整體疲軟形成對比。這場由資金博弈與政策催化驅動的結構性行情,正凸顯中國經濟轉型期的深層矛盾。


專家認為,當前與 2023 年高度相似,上證指數年初沖高至 3400 點後回落,全年成交額多次突破兆元 (人民幣,下同),但上市公司獲利疲軟導致資金湧入微盤股。2023 年小型微盤股因「交易屬性強」成為資金避風港,而 2024 年企業獲利下滑促使市場轉向防禦,紅利策略佔主流。

今年,貿易摩擦與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持續下行壓制中國企業獲利空間,萬得全 A(除金融、石油石化)第一季扣非淨利年減 6.4%,虧損企業佔比卻達 29.2%,僅次於 2009 年及 2020 年。在此背景下,微盤股再度成為資金追逐對象。

數據顯示,今年漲幅前百名個股中,逾 8 成市值不足 50 億元,而銀行、有色等低波動板塊則因業績確定性受資金青睞。

目前,市場估值呈現兩極化,萬得全 A 本益比達 32.33 倍,處於近 5 年 73% 分位、近 3 年 99% 分位,創業板指因寧德時代等權重股拖累,實際估值分位數仍處高位。北證 50 等小型指數本益比不足 20 倍,卻因流動性折價長期被忽略。

申萬宏源分析師指出,目前市場缺乏全面上漲基礎,PPI 拐點未明壓制盈利修復,但日均 1.1 至 1.2 兆元的成交額較今年高點縮水近三成,若無類似 Deepseek 概念的熱點刺激,市場恐延續震盪下行走勢。

銀河證券建議聚焦「安全邊際高、政策受益」的三大方向,即低估值藍籌、消費復甦主線及超跌科技股。浙商證券則預警科技成長類股回檔風險,主張切換至「中字頭」、「紅利股」平滑淨值波動。

市場則普遍期待政策加碼。回顧去年「924」新政曾帶動 A 股估值修復,當前券商呼籲更多「真金白銀」刺激如擴大兩融標的範圍、優化退市機制,以及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定向融資支持。

然而,中國今年 4 月經濟數據疲軟顯示貨幣政策傳導至實體經濟仍存阻塞。

業內人士說,「市場正在等待下一個『奇點』」,並稱若今年第三季政策工具箱釋放強勁訊號如特別國債發行、房市限購松綁,將有望點燃權重股行情。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