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美伊核談繼續推進 擬設政治性框架鋪路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周五 (24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美國與伊朗正尋求先就德黑蘭核計畫達成「政治性框架協議」,作為重啟完整核協議談判的基礎。儘管雙方在義大利羅馬進行的第五輪會談仍未取得共識,但兩國已同意持續磋商。
借鏡 2013 年模式 擬先敲定初步共識
消息人士透露,美伊雙方希望仿效 2013 年達成的臨時協議,先建立政治框架,作為最終協議的雛型。當年美國歐巴馬政府與伊朗簽署初步協議後,才於 2015 年正式達成核協議。不過,報導指出,目前尚無跡象顯示雙方將重啟與 2013 年類似的信任建立步驟。
一名美國高級官員表示,這次的目標是針對未來協議的核心重點先達成理解與共識,為後續更具技術細節的談判鋪路。
核心爭點:伊朗是否保有濃縮鈾權利
目前卡關的主因是伊朗堅持繼續濃縮鈾的主權,而華府則明確表態,協議須禁止德黑蘭持續濃縮,以防其具備製造核武的能力。
美國總統川普警告,若無法終止伊朗濃縮計畫,將嚴重威脅中東與全球安全。他強調,若談判破裂,不排除對伊朗動武。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也明確支持川普的立場,並重申以色列保留軍事打擊選項。
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 (Ayatollah Ali Khamenei) 本周則罕見公開唱衰談判前景,認為雙方協議可能無疾而終,這是自 4 月談判開啟以來,他最為強硬的發言。
雙方立場仍存歧見 但皆願續談
美方希望未來的框架協議除原則性內容外,也能納入技術細節,以便後續細部磋商。但伊朗官員則強調,框架協議須尊重其發展民用核能的權利,並設立監督機制,確保不被誤判為發展核武。
本輪談判由阿曼外交部長 Sayyid Badr al-Busaidi 主持,他在社群平台 X 上表示,雖尚未達成協議,但對於解決剩餘爭議仍有信心,期盼「未來幾日可釐清問題,推進共同達成可持久且體面的協議」。
報導援引美方評估人士指出,伊朗目前已累積足夠的高純度裂變材料,理論上可製造約七枚核彈。若未能及時約束,其核發展恐迅速進入臨界點。
- 稅季理財術,掌握資本利得又能減少稅務負擔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