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加碼布局人形機器人:「小鵬」們正跑步入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日,小鵬汽車 (09868-HK) 宣布將於 2026 年內推出面向工業和商業場景的第五代人形機器人。事實上,目前全球已有多家主流車商透過自研、投資、合作研發等路徑進局人形機器人賽道。相關機構預計,2035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過 4,000 億元人民幣。
據陸媒《中國商報》報導,目前全球已有包括特斯拉、小鵬汽車、小米、廣汽、豐田等在內的多家主流車企,正透過自研、投資或合作研發等多種路徑,深入佈局這一被視為具備巨大商業潛力的新賽道。有機構預計,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超過人民幣 4000 億元。
報導稱,車企跨界研發人形機器人並非偶然。產業專家指出,汽車產業與人形機器人在技術上存在高度同源性。例如,在自動駕駛、三電系統(電動驅動、電池系統、電控系統)和精密製造等領域累積的技術經驗,為人形機器人的運動控制、感知決策等核心技術突破提供了基礎。小鵬汽車方面便提到,其機器人的 EEA 架構、關節、大小腦脊椎等都與汽車技術有約七成的同源性。這種技術復用能力,可望加速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進程。
從佈局路徑來看,各車企採取了不同策略。自研是其中一種重要方式。特斯拉是全球最早提出人形機器人概念的車企之一,其首款人形機器人 Optimus 已於 2022 年 10 月公布。特斯拉對 Optimus 寄予厚望,認為其商業潛力甚至可能超越汽車業務。特斯拉已規劃 Optimus 的量產計畫,目標在 2025 年進入試生產,2026 年達到 5 萬台產量。
中國方面,小鵬汽車正積極推進面向工業和商業場景的人形機器人研發。小鵬汽車董事長兼 CEO 何小鵬在近期財報會議上表示,公司的目標是在 2026 年內正式推出第五代人形機器人。這款機器人將搭載小鵬自研的圖靈晶片以提升端側算力,並直接共用小鵬物理世界基座模型的 VLA 架構和雲端 AI 基礎設施,以增強智能水平。人形機器人被小鵬汽車定位為繼 AI 技術棧自研與落地、全球化之後的第三條增長曲線。小鵬已在此領域耕耘多時,並曾發布 PX5 和 Iron 等多代機器人原型。
同樣選擇自研路線的還有小米和廣汽。小米集團於 2022 年發布了全尺寸人形機器人 CyberOne,目前正分階段投入生產線,預計到 2026 年部署總量將超過 2000 台。廣汽則在 2024 年底展示了其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 GoMate,並預計在 2025 年實現自研零部件的批量生產,率先應用於生產線和園區。
投資也是車企進入人形機器人賽道的重要方式。比亞迪曾投資優必選,並在近年先後入股智元機器人和帕西尼感知科技。上汽和北汽旗下的投資平台也在 2024 年參與了智元、帕西尼感知科技和銀河通用機器人等公司的融資。
部分車企則選擇與現有機器人技術公司開展合作研發。豐田研究所正與波士頓動力公司合作,利用雙方優勢加速通用仿人機器人的開發。中國的奇瑞汽車也與 AI 公司 Aimoga 聯手研發人形機器人,其合作研發的墨甲人形機器人已於 2024 年完成首批交付。
產業觀察人士認為,汽車企業的規模化製造能力有望推動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的標準化,形成「硬體 + 軟體 + 生態」的協同優勢。當前,人形機器人市場正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商業前景廣闊。短期內,商業化應用將可能聚焦於工業檢測、物流分揀等封閉場景,以實現成本可控。而中長期則需克服更多技術挑戰,逐步向家庭服務、醫療陪護等更廣闊的 C 端市場拓展。
- 此時該續抱美股還是出場為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