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續攻3400點!瑞銀大摩等外資集體唱多:關注AI等新質生產力「三路大軍」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綜合報導

中國 A 股三大指數今 (22) 日開盤漲跌不一,上證指數(SSEC) 開低後反彈於平盤之上,朝連 3 日漲勢邁進,而與此同時,外資也持續看好中國資產,在深圳證交所日前主辦的 2025 全球投資者大會上,富達、安本、瑞士百達、施羅德、摩根士丹利、AIA、瑞銀、未來資產、美銀等外資紛紛表示,全球投資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正在增強。
瑞銀全球金融市場部中國主管房東明表示,自去年 9 月中國政府推出一波接一波的增量政策以來,外資看到中國政府在宏觀政策上更加積極有為。「近期在與海外投資者頻繁溝通時,我感覺到無論是量化基金還是做市商,海外投資者都希望能更好地參與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中國新質生產力發展成果亮眼也讓全球對中國科技創新實力和潛力有了新的認識。在摩根士丹利 (下稱大摩) 等外資機構看來,過去幾年,中國企業「鳳凰涅槃」,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已經形成三條非常明確的脈絡。
首先,在高端製造業、智能駕駛、新能源轉型等前沿產業方面,中國累積了很多先發優勢,其次,在 AI 產業方面,中國在軟體、硬體、應用落地等領域持續發展,構建全產業鏈、全生態系統的完整循環。最後,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技術含量、附加值不斷提升。
大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說:「中國 AI 產業實現彎道超車,引發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創新能力的重估,海外資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明顯增強。」
房東明也表示,今年以來,以 DeepSeek 為代表的 AI 發展成果提振了科技投資風險偏好,成為推動中國股票估值上行的敘事變化之一,這也有力提升境內投資人的信心,以及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關注度。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亞洲 (日本除外) 執行長趙俊傑認為,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多方面領先優勢,包括技術領先的工程師隊伍、規模龐大的市場、先進的電信基礎設施等,這些要素有望驅動科技創新持續發展。
外資加碼中國的背後是更加確定、更具前景的經濟環境。
近期,中國各項政策協同發力,對內,著力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經濟恢復向好態勢鞏固。對外,著力完善對外開放制度機制,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相關政策落地見效,有望持續提振市場信心。
大摩董事總經理、中國在岸股票業務主管沈黎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 5 月 7 日共同開記者會宣佈一系列具體的增量政策,穩定了投資者和市場的信心,境外投資人尤其是長期資本表現出了較高的熱情。
沈黎表示,中國資本市場近年高水準的開放穩步推進,以新「國九條」為引領的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不斷擴大,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正在不斷提高,外資機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此外,沈黎還透露在摩根士丹利中國近期召開的會議上,80% 以上的投資人表示近期有可能增加中國股票投資。
房東明也表示,A 股上市公司接下來有望積極創新,政策寬鬆正幫助中國股市展開估值重構。
- 此時該續抱美股還是出場為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