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優化品質 海瑞摃丸傳承三代 行銷海內外
理財周刊

文.蔡武穆
新竹摃丸第一品牌海瑞摃丸歷經三代的經營,聲名遠播兩岸三地,第三代即現任總經理黃世凱堅持品質的理念,不但打開海外市場,近年更積極數位轉型,提升良率,創造年營業額近 2.5 億元的在地小吃及台灣名特產品牌。
海瑞摃丸發跡於第一代黃海瑞老先生手中,黃世凱提及,民國五○年代,摃丸是一個奢侈的產品,有錢人才吃得到,阿公黃海瑞學徒出師之後,賣麵兼賣摃丸,因為摃丸特別好吃,很多人垂涎而來,海瑞摃丸因而得名。
改進製程產量倍增 獲食品研究所編進教材
當時客人越來越多,一天不到三十台斤的摃丸很快賣完,偶然間,黃海瑞看到打菜刀的機器很像捶打摃丸過程,於是跟師傅討論把打菜刀的鐵鎚改成木頭來捶肉,摃丸產量瞬間變多,可以批貨商家,並傳授徒子徒孫,種下新竹摃丸產業發展的契機。
民國六○年代,海瑞摃丸在新竹已小有名氣,第二代黃文彬接手之後,收起麵攤,專心做摃丸,並開始品牌行銷。同時,因捶打過程噪音過大,屢受鄰居抗議,黃文彬乃將捶打製程改成橫向攪拌,並以機器擠丸代替人工擠丸,品質味道不變,產量再多出二到三倍,引起食品研究所的注意,將此方式編寫在文獻教材中傳承至今。
堅持品質 傳承三代屹立不搖
黃海瑞教導出徒子徒孫,市場競爭激烈,海瑞摃丸仍在業界屹立不搖,關鍵在於對品質的堅持。首先是肉品來源,不可用太嫩的豬,最好是成熟的豬,肌肉纖維Q彈有勁,因此,凌晨一、二點就要到市場買回剛屠宰的豬肉,才有新鮮的彈度。
再來是製作工藝,捶打過程力道、速度要適中,過與不及都不好,黃世凱說,蛋白質藏在纖維裡,捶打是將肉的纖維打斷,蛋白質溶解出來,肉質黏稠有彈性,但也不能打太細,太細沒有口感,並加之以冰塊、鹽、糖降溫調味,製作過程完全憑經驗。
他指出,肉品不同、製作手法不同,口味就有差,大部分出去的子弟都會降價求售,用便宜的肉降低成本,即便製作手法相同,最後的口味還是有差。
銳意改革 家族事業日益壯大
過去都是家庭式工廠,家族親戚在同一個單位做事,第三代黃世凱接手之後,發現內部問題重重,不但摃丸品質不佳、員工任意妄為,還一度集體罷工,他和弟弟評估之後,決定斷尾求生,另立工廠重新開始,把家族事業導回正軌。
「當時我才二十三歲,同業都在看笑話,以為海瑞要倒了,準備分攤市場,沒想到,海瑞在二、三年內日益壯大」,黃世凱回憶。
他接手之後,重新審視父執輩創立海瑞的精神,從肉品、配方到製作 SOP 一一確立標準,嚴格控管品質。
為了拿到最新鮮的後腿豬肉,「我每天凌晨一點親自到屠宰場監督,豬肉商都很討厭我,覺得我刁難」,如此堅持了三個月,把肉的品質穩定下來,並且依循阿公的標準調整配方,找回當初的口感。
過去摃丸的製作工藝完全憑老師傅的經驗和手感,沒有一定的準則,為了讓產品有一貫的品質,他私下詢問阿公及爸爸製作的經驗及手感,沒想到兩人的標準不盡相同。
拆解製作工藝成 SOP 標準流程
「阿公用聽的就知道打漿的成熟度,爸爸沒那麼厲害,要看到肉品才知道,標準究竟在哪裡?」讓他一團迷霧。
從小就有研究精神的他,把製作工藝拆解成 SOP 的標準流程,花了兩年時間,在實驗室不斷嘗試修正,從原料肉、削肉、絞肉、打漿到成形,每個環節抓出最適當的參數,確立一貫的品質,後來的師傅只要照著標準做,不會出太大的錯誤。
在行銷方面,不跟同業搶奪在地客戶,他拓展外縣市市場,除鋪貨超市、賣場之外,也跟宅配合作,推出送到家服務,市場漸漸擴及全台,銷量比過去多出二到三倍。
當時都是家庭式工廠,黃世凱提及,想做外銷市場,就必須要有合格的工廠,正好政府在推展食品安全管制系統 HACCP,遠赴屏東上課,把這套管理系統用在摃丸的製作流程上。
台灣首家外銷國際的摃丸品牌
他說,HACCP 非常嚴格,人流、氣流、物流、水流都有相當的標準,學成之後,便依據這套標準畫工廠設計圖,買地、建廠、添購設備,前前後後花了一億元,打造新竹第一家有國際 HACCP 認證的工廠,海瑞摃丸得以進軍香港,成為台灣首家外銷國際的摃丸品牌,之後還多做 ISO 22000 食品界最高標準,樹立業界典範。
2009 年,馬英九上任,兩岸關係良好,時任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積極籌辦台灣名品交易會,透過小三通進到中國販售,海瑞摃丸應邀赴南京參與盛會,三百多斤摃丸在二個小時內銷售一空,盛況空前引起市場轟動,隨後跟著貿協赴及內蒙、吉林、長春、甘肅、天津、鄭州、河北、大連等四十幾個城市,打開海瑞摃丸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
黃世凱說,當時兩岸三地合併年營收迅速衝到 1.5 億元新台幣,為了能迅速鋪貨,海瑞摃丸與大成合作,2014 年在其天津工廠設立生產線,做到當地生產、當地銷售。
然而,好景不常,民進黨執政小三通斷絕,2016 年到 2017 年間,中國爆發豬瘟,豬肉價格迅速飆漲,「豬瘟前中國豬肉價格只有台灣的 60%,豬瘟爆發後比台灣貴 60%,丸子不可能任意拉抬價格,怎麼賣怎麼賠」。隨後 COVID-19 爆發,封城導致工廠、物流全部停擺,僅能用小物送進超市,加上美中貿易戰開打,中國經濟下滑,因此中國市場目前僅能勉強維持供貨,等待經濟全面復甦。
導入數位轉型提升良率
疫情期間,數位轉型成為各企業爭取訂單的方向,利用 IOT 及大數據收集資料並找出具有戰略性的價值,黃世凱說,「接觸數位轉型才知道我們已經在做了」,當初為了控管品質,用最笨的方法找出參數,只是現在用 IOT 收集數據,並用大數據優化,導入數位轉型之後,良率從 89% 提升到 96%,一切以數據為依歸,有助於人員的管理和溝通。
海瑞摃丸產品多元,像是原味摃丸、香菇豬肉摃丸、當歸豬肉摃丸、墨魚豬肉摃丸等二十餘種產品,更以伴手禮形式行銷海內外,除了量販、宅配之外,台灣有三家直營店,創造年營收近 2.5 億元台幣。
摃丸客製化 帶進更多營收
展望未來,黃世凱說,將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包含菲律賓、柬埔寨、新加坡、汶萊等國,肉品不限於豬肉,雞肉、鴨肉、魚肉、牛肉都可以做成摃丸,以符合當地民情及法規。
台灣市場方面,會與店家合作客製化摃丸,如:桔醬摃丸、咖啡摃丸、烏魚子摃丸,近日還跟農糧署合作開發鳳梨摃丸、與麻辣鍋店合作推出青花椒摃丸等,帶進更多營收。
來源:《理財周刊》1290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 現在進場跟風AI股太晚了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