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川普若祭「具毀滅性」的半導體關稅 恐重創台韓
鉅亨網新聞中心

據《法新社》報導,美國華盛頓上個月宣布對半導體技術進口進行國家安全調查後,已經將整個產業置於川普「貿易火箭筒」的瞄準範圍內,未來可能徵收「具毀滅性的關稅」,並對南韓和台灣兩大晶片製造王國帶來重大傷害。
南韓擁有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台灣則有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積電。它們共同生產了全球經濟的命脈——絕大多數高階晶片,這些晶片驅動著從智慧手機到飛彈的一切產品。2024 年,台灣向美國出口了價值 74 億美元的半導體,而南韓的出口額激增至 107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專家指出,迫在眉睫的關稅威脅引發了囤貨潮,人們擔心關稅將推高消費價格並損害晶片製造商。
一位聯發科前工程師表示,川普政策的明確意圖,是迫使亞洲晶片巨頭將生產遷往美國。他說,台積電赴美設廠就像在繳「保護費」,在美國高昂的成本下,這些項目的利潤「超級低」。從美國的角度來看,為了自身利益犧牲世界其他地區是合乎邏輯的,只是「剛好我們成為被犧牲的對象」。
南韓產業經濟貿易研究院(KIET)高級研究員 Kim Yang-paeng 指出,美國總統的關稅措施可能「相當複雜」。美國可能不會對整個產業實施全面徵稅,而是針對某些特定產品,例如對於高速運算至關重要的高頻寬記憶體(HBM),以及用於記憶體的 DRAM。
對於依賴複雜製造鏈生產高科技產品的半導體產業來說,任何重大關稅都將是「沉重打擊」。世宗大學教授 Kim Dae-jong 表示,與許多已經受到關稅影響的汽車產業等其他產業不同,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半導體在美國沒有替代品」。
西江大學的 Jung Jae-wook 表示,考慮到美國的產能有限,將晶片生產完全轉移到美國並不可行,因此任何措施「不太可能長期持續」。他說:「美國可以依賴的進口替代國家並不多,這使得如果徵收關稅,價格上漲將不可避免」。
儘管華盛頓渴望加強國內生產,但南韓和台灣清楚認識到該產業的戰略重要性,不太可能放棄產能。
KIET 的 Kim 表示,對台灣來說,半導體是國家安全的問題。台灣可能會擴大其在美國的製造業務,但其國內半導體生態系統不太可能發生重大變化。
- 《Joe’s華爾街脈動》讀者意見募集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下一篇